「血管就像大樓水管,水管不通就等於斷水...」心臟外科權威王水深,3招保養心臟

撰文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2018-02-09
身為心臟外科權威醫師,會怎麼照顧自己的心血管健康?輔大醫院院長王水深就如同他平易近人的個性一樣,他的養生保健之道也十分平易近人,是你我闔上書本馬上就能身體力行的簡單方法。

自1987年完成首例心臟移植手術以來,王水深已經進行了近600例心臟移植,這項紀錄目前仍領先亞洲各國。心臟移植權威對於心血管的健康,自然有番深刻的體會,然而,心臟外科醫師可以說是醫學領域裡時間壓力最大的一群,因為一旦病患心臟病發,救治的過程必須是毫不遲疑地與時間賽跑。

王水深因此笑著說,縱使身為醫師,比一般民眾還要知道更多健康保健之道,但平時在醫院待命,強健身心的機會其實是比一般人要少很多的。

從最容易的開始:日走萬步,活化血管

不過,事情並非沒有轉機。王水深覺得與其懷念過往常外出爬山的日子,不如將目光放在自己周遭:既然必須經常在醫院待命,那就在醫院裡運動吧!由於外科手術室經常有病床進出,空間規劃一般都比較大,因此他就在不同手術之間的空檔、手術室清潔維護的期間,繞著手術室外的長廊走路,就這樣慢慢養成習「日走萬步」。

"Simple and eective. "(簡單而有效)王水深說,研究指出,每天走一萬步,就能活化全身的運作,對心血管、新陳代謝、全身都有好處,如果能走1萬5千步更好。尤其運動是要持之以恆,像打高爾夫球這類運動,受到時間與場地的限制較多,其實較不容易持續,走路卻是隨時可進行,就算到國外出差也可以不受影響。走路是最容易養成習慣的運動。

太極拳活化身體紓緩壓力

打太極拳也是王水深另一項養身保健之道,特別的是,對於太極拳與針灸等充滿東方色彩的醫學與養生之道,身為西醫出身的王水深一點都不排斥,甚至還頗有淵源。原來在大學時代王水深就已經接觸針灸,還曾做過義診,有次在房東腿上的「足三里」穴針灸兩三天,有趣的是多年便祕治好了,他認為應該是氣血貫通的緣故,深感華人傳統醫學也有奧妙之處,實在應該要發揚光大。

太極拳也是一樣,事實上哈佛大學醫學院就曾專文推薦太極拳,認為太極拳有益心肺功能與血液循環。王水深的個人體會則是,年紀大比力氣贏不過年輕人,卻可以用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方法,將硬的力氣轉化掉;太極拳也是一種伸展運動,全身都能運動到,動作愈慢愈好,一趟拳打下來雖只有半小時,但還是一樣會流汗,也能夠感受到體內氣血貫通,渾身舒暢,可見太極拳既能防身又能健身。

除了活化身體,王水深也看重太極拳的人生哲學對他帶來的影響。太極拳要伺機而動,等待時機再「發勁」;還要專心一致,類似打坐,慢工出細活。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心情沉澱下來,神志就可以跟筋骨一樣豁然開朗,很多事情就能頓悟,紓壓效果好,而紓緩壓力也正是心血管保健的要點之一。

養分與代謝廢物都靠血管輸送

日走萬步與太極拳,其實只是王水深「五不一沒有三要」保健養生法則其中一部份。每天工作繁忙,也將邁入70大關,但王水深身體依然硬朗,不久前的健檢結果也相當漂亮,這一切都源於對心臟血管健康的深刻體認。

對此,王水深有非常生活化的比喻。「血管就像大樓水管,大樓水管不通,就等於斷水一樣。」一幢大樓沒水,每一家戶想要維持正常運作就很困難, 這些家戶就好像人體60兆個細胞。王水深進一步解釋,身體各處的細胞所需的能量來源,完全都是靠心臟送出血液,用動脈血管送到全身,再由靜脈血管送回心臟。

動脈血管將養分送到全身,還需要透過微血管送達身體每個角落;另一方面,再將代謝廢物回收,集中到靜脈血管後,一併送回再交由肝、腎等器官處理。微血管與動、靜脈要分工合作,才能維持人體的良好運作。

就像水管不能生鏽、破損,血管也像水管一樣要保持在良好狀態,王水深指出,血管的健康主要是要有彈性,要能依照需要伸縮自如,維持血流順暢,才能把養分與廢物送到他們應該前往的地方。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