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好動青少年?運動醫學醫師提醒家長:生長痛非正常,拖延可能增加骨折風險

撰文者: 王凱平醫師2018-04-09
三月初發生了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半天內我陸續看了分別來自兩所學校的6位排球選手,總共9隻腳,對,我沒算錯,9隻腳都是同一個問題「Osgood-Schlatter Disease」。有感於這個狀況在喜愛運動的青少年中很常見,但父母、師長的觀念有不少錯解導致常常延誤就診,因此決定用這篇文章介紹一下正確的應對之道。

生長痛只是好發在青少年,但不代表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

Osgood-Schlatter Disease這個名詞大家肯定很陌生,但如果說「生長痛」應該就突然「親切」了不少。做為運動醫學醫師,我實在不怎麼喜歡生長痛這個替代性的俗稱,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這會讓人覺得這是孩子在經歷青春期階段的一個「正常現象」。我們就常常在向家長或教練解釋病情時聽到:「喔!生長痛喔!那我以前也有過啊,痛一陣子後就好了吧?」(拜託,事情不是這樣子的!不然孩子的問題為什麼都一年了還沒好?)

Osgood-Schlatter Disease的中文名稱並不統一,有些人音譯作「奧斯古謝拉德症」、「奧斯戈德氏病」,也有些資料用患病部位稱為「脛骨粗隆骨骺炎」。疼痛的部位最主要在髕骨正下方的骨頭突起處(如圖紅色箭頭處),局部會有明顯的壓痛,屈伸膝蓋,尤其是蹲下、跳躍、衝刺時特別容易誘發疼痛。之所以特別好發在青少年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生長板尚未癒合,但活動量與強度突然增加」。

要理解上面這段話得了解一些簡單的解剖知識。如前所述,圖中的紅色箭頭是Osgood-Schlatter Disease的好發位置,醫學上我們稱作「脛骨粗隆」。脛骨粗隆之下這個區域是有生長板的,未成年時生長板尚未癒合,這個區域的骨骼並沒有和脛骨完全黏合。這時,若有來自大腿股四頭肌的力量,透過橘色箭頭處的髕韌帶反覆拉扯,就有可能造成發炎、疼痛。

活動量大增但生長板尚未癒合是主因,一個月未改善建議就醫治療

青春期階段,愛運動的孩子的活動量、運動強度大幅增加,骨骼卻還處於上述生長板尚未癒合的階段,因此才造成了這個疾病。其中因為男生相對於女生來說,肌肉力量常更強、活動量常更大,因此更好發,男女比大約為3~4:1。以項目來說,需要大量反覆依賴大腿爆發力進行衝刺、跳躍、變向、蹲踞承重的運動如:籃球、排球、足球、田徑部分項目都很容易發生。

寫到這邊,相信各位已經了解什麼說「所謂的生長痛只是因為他好發在青春期,但不應該視為正常現象」。那麼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像一些家長們所以為的那樣:不理他,痛一陣子就會好呢?

大多數的肌肉骨骼問題當然有可能自己痊癒。以Osgood-Schlatter Disease來說,既然是因為股四頭肌的不當力量反覆、持續拉扯,當致病因素解除,譬如:運動量減少、有適度休息、有適當按摩放鬆肌肉,都有可能使患者在有意、無意間自行改善了症狀。然而,如果問題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以上沒有改善,仍然建議積極就醫治療。透過如:針灸、增生注射、震波、超音波、徒手治療…… 等各種方法放鬆大腿肌肉、促進患病部位局部修復,通常有機會在2~8週之內逐漸改善。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