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小步行走時,身體比較容易取得平衡,也不必擔心步履蹣跚。然而,步幅越狹窄,不僅不需要抬高腿部,也不必抬高腳尖,走路時就容易碎步前進。一旦步幅變窄,腿部的肌力會跟著衰弱,導致之後的步幅更狹窄,出現惡性循環。而且,碎步行走時,只要遇到一點點的高低落差,就有可能絆倒、跌倒,非常危險。
您的步伐夠大嗎?善用這公式輕鬆計算
由此可知,只能小步、碎步行走的人,不僅有可能造成肌力衰弱,甚至有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退化的發生。因此,鄭信義整體師建議,為了預防失智症上身,長者不妨於能力範圍內,適度練習「大步」行走。
至於到底怎麼樣才算「大步」呢?鄭信義指出,所謂的步幅,指的是「踏出一步時,踏出步伐的那隻腳腳尖,到另一隻腳腳尖的距離,或是這隻腳腳跟到另一隻腳腳跟的距離」,重點在於透過計算方式,來了解適合自己的步幅。
身高160公分的人,所謂的大步行走,則是「160—90=70cm」。(圖片/出色文化提供)
例如,身高160公分的人,合理步幅為「160—100=60cm」,至於所謂的大步行走,則是「160—90=70cm」。但是,這個數字只是一般的標準,肌力相當衰落的人,以及患有膝蓋與髖關節病症的人,請在不勉強自己的情況下大步行走。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