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3顆藥減到5顆藥,再也不失眠、頭暈!醫師:長輩依「3原則」吃藥,才不會越吃身體越差

撰文者: 黃偉俐2018-08-20
最近有個朋友懷疑父親是否得了失智症,整天的坐立不安,晚上也睡不好,還容易跟家人吵架,搞到都想把父親送去住精神科病房了。我說「先給我看一看吧!。」

先講老人家的用藥有幾個原則:
1. 越少越好
2. 越簡單越好
3. 讓老人家瞭解治療

醫師的治療絕大多數都是靠藥物,當然對於自己專科藥物的治療機轉、使用劑量是沒甚麼的。但是即使是專科醫師往往也會輕忽了一些常見藥物的副作用(療效只有一種,但副作用卻常常是10幾、20種,有些只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機會),這些副作用常常並不嚴重,可能只是頭暈、疲倦,體重增加、掉掉頭髮。但是人一老…,往往都會合併各種疾病,像高血壓、高血脂、攝護腺,如果加上焦慮睡不好,一天吃上10顆以上,甚至20顆藥是稀鬆平常的事。

老人家對藥物的副作用相對年輕人往往比較敏感,一旦肝腎功能受損,副作用更容易出現,問題也更嚴重。雖然我不是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但是幾年藥廠的經歷,讓我學到很多不同科別的藥物,也深知用藥比在醫院中教授所教的有更多學問。

曾經有一次,我的學長,一位60多歲退了休的婦產科醫師,推著他90歲、中過風,憂鬱又睡不著的媽媽來給我看。他說醫院的精神科醫師睡前的藥越開越多,加上心血管的藥,每天10幾顆藥,精神越來越差,要我看一看。

結果發現單單高血壓的藥就有3種,其中一種交感神經抑制劑經常讓老人家莫名疲倦,陷入憂鬱,但對血壓卻沒甚麼效果。因為吃藥,血壓其實降太低、心跳也過慢,白天精神差,晚上也會睡不好,就得增加助眠的藥物。結果安眠藥跟助眠藥物吃太多,白天精神更差,甚至更焦慮,血壓控制更不好。

常常不同科的醫師遇到狀況就是加藥,反正別科的藥他也不熟,把自己科的病顧好就好,結果就是藥越吃越多,但病人的情況卻越來越不好,更不用說一天到晚吃藥,心情跟生活品質會變多差了。

你猜猜那位90歲的老太太最後吃幾顆藥?4顆,一切血壓等的檢查數字都正常,睡眠也很好。但一開始提到這位朋友的父親有點不一樣,他是自己愛吃藥,又很固執,常常要醫師開這個藥那個藥。結果藥越開越多,吃到整天頭暈,走路也變慢、脾氣變得很暴躁,半夜還尿床,搞到全家人不知如何是好。

結果他的走路不穩到要靠枴杖,是某顆藥物所引起類似巴金氏症的副作用。他吃的13顆藥裡面,其中有6顆的副作用警語上面是暈眩,甚至嚴重頭暈,醫師就開增加血液循環的藥,其實一點都沒幫忙,只會增加藥物交互作用跟肝臟負擔。他的血壓控制得太低,腦部循環不好,加上泌尿科的藥會減少膀胱敏感度,結果尿床。白天都在暈,精神不好,根本沒有生活可言,結果煩躁易怒,晚上睡不好。最後住院,我跟醫師好好討論,減到剩下5顆藥,走路不用拐杖,精神跟情緒都很好。

所以老人醫學裡面如何適當用藥很重要,醫師要斤斤計較每一顆開出去的藥,要替老人的生活品質想一想。切記不要只是想把自己這一科的病顧好就好,有時開錯藥,或開太多藥是會有連鎖反應的,當所有的藥物加在一起,問題只會更複雜。所以記得,除了找對醫師之外,這3點很重要:

越少越好
越簡單越好
按時規律,家人、病人都要盡量一起參與

作者簡介_黃偉俐 醫師

現任偉俐民生身心診所資深主任、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經歷:臺大醫院精神部總住院醫師、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重度憂鬱症協會教育推廣委員、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老師、跨國大藥廠醫藥學術總監、新店耕莘醫院主任醫師

黃偉俐醫師粉絲團
偉俐民生身心診所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