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客戶、常有飯局...40歲後最要小心濕邪傷人!國寶級中醫師傳授:6招遠離痰濕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蘇鳳哲, 路潔 2018-11-12
四季濕邪多傷人,祛濕調脾有妙招

在路老身邊侍診時,見過這樣一位男性患者,大概有40多歲,穿著打扮都很講究,看上去紅光滿面,神采奕奕,典型的成功人士。開始還以為他是陪別人來看病的,因為他的樣子看上去沒什麼問題,但他一進診間就開始訴苦:「路老,您快給我看看吧。我身體一直都挺好的,可最近這段時間老覺得特別累,爬3、4層樓就非常喘。動不動還會頭暈,早晨起床就像一整個晚上都在工作似的,感覺非常疲憊,全身酸得難受,一點也不想起床。白天還很容易打瞌睡。我老婆跟我開玩笑說我是更年期,您說我剛40出頭,不至於吧?」

路老耐心聽他說完,然後微笑著讓他坐下,開始把脈。路老問他有沒有檢查過身體,他說查過,血糖、血脂、尿酸、血壓都高,西醫開了7、8種藥,有降糖的、降脂的、降壓的、降尿酸的⋯⋯但吃了都不是很管用。路老又看了他的舌苔,問了二便,然後說:「你吃得挺好吧?」這位老闆愣了一下:「是啊,人到中年了,要注意補一下,老婆在家沒事,經常給我煲各種滋補湯。不過我在家吃不了幾次飯,常有飯局。應酬客戶,沒辦法!」路老接著說:「你這病就是吃出來的,以後記著多吃點清淡的東西。」然後給他開了方子。

之所以要講這個患者的故事是因為他很有代表性,歷經拚搏後事業有成,但身體卻垮了。就像他說的「在家吃不了幾次飯,常有飯局」,偶爾在家吃飯,老婆還會給煲滋補湯,這樣飲食沒有節制,脾胃根本無法承受這些「膏粱厚味」,代謝失常,於是堆積在體內形成了痰濕體質。治療上就要除掉他體內的痰濕,這樣血糖、血脂、血壓等各項指標才能降下來。路老給他開的方子旨在健脾祛濕、化濁,並囑咐他要節制飲食,加強鍛鍊。3個月後,患者精神清爽,各種症狀基本上都消失了。

路老認為,大部分現代人都是痰濕體質。中醫所說的濕,實際上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外濕,是自然界潮濕環境造成的,多見於南方梅雨季節;另一種是內濕,這是人體水液代謝失常後出現的一種病理產物,也就是說體內水分過多或代謝廢物排泄不暢,日久就形成痰濁或痰濕。

這好比自然界中治水一樣,江河湖泊各行其道,天地陰陽相交,風雨霧露適當,就是人們說的風調雨順,整個自然界很和諧;反之,江河阻塞、氾濫成災,就會造成局部水氣過多,影響生態平衡。中醫把人體比喻為一個小宇宙,脾胃相當於宇宙間的水利樞紐,只有這個樞紐正常運轉,才不會造成水濕氾濫。但如果平時不注意,損傷了脾胃,就會導致痰濕。

怎樣才能讓身體遠離痰濕的困擾呢?路老給了大家幾點建議。

路氏養生妙方之遠離痰濕

1. 盡量避免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長期居住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平時應多食用一些有化濕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仁茯苓粥、荷葉茶、五爪龍燉肉、蘇子拌菜、黃芪、人參、茯苓燉雞、生薑炒肉等。
2. 保持良好心態,心情舒暢有助於脾胃健運。
3. 多做有氧運動,動則升陽,脾陽一升,水液自能運轉。
4. 節制飲食,避免大量飲酒,酒能助濕。同時少吃大魚大肉,因為肥甘厚味除了會滋膩礙胃,也能助濕。
5. 調整起居時間,勞逸結合,儘量不熬夜,確保充足的睡眠。中醫有句話叫「思慮傷脾」,長期過度的腦力勞動也是影響脾胃功能的重要因素。
6. 經常按摩太白穴和足三里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在腳的內側面,大腳趾骨節後下方凹陷處,腳背、腳底交界。足三里的位置我們在前面已經說明過了。每次按摩這兩個穴位3∼5分鐘,以酸、麻、脹為度,有健脾祛濕的作用。

上述方法是路老日常養生的妙方,如果症狀嚴重,通過自我調理仍無法緩解,還是應該及時求醫治療。

飯後散步養身心,輕鬆活到99

一般人都知道「飯後百步走,活到99」。特別是如今很多人的工作是一天到晚對著電腦,一坐就將近10個小時,對於這些人來說,散步是非常好的運動和養生方式。另外,像從事教師等職業的人,每天站立的時間比較長,經常散步也能促進血液回流。散步還可以讓我們疲憊的神經細胞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促進和改善睡眠;散步時,腹部的肌肉隨之運動,相當於對胃腸道進行按摩,可促進胃腸的蠕動,增進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對改善消化不良、便祕等都有不錯的效果。

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晚飯後抽出時間散散步,對身心健康的確非常有益。不過,路老提醒大家,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由於消化的需要,大部分血液供應會集中於胃腸,若胃中的食物還沒有完全被消化吸收的時候就散步,一部分血液會轉移到四肢運動系統,胃會因血液供應不足,消化液的分泌就會減少,消化能力也大大下降,這樣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久之會導致胃黏膜病變。同時,飯後食物存留胃中,加重了胃的負擔,這時如果快走,還會造成胃下垂等疾病。所以,飯後百步走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是走的時間,應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後再行走,讓胃中的食物有充足的消化時間。如患有肝炎、胃下垂的病人,由於消化吸收能力差,食物吸收時間長,最好飯後休息一個小時以上再行走。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不提倡飯後行走,因為飯後血液供應大多集中到胃部,行走時血液又轉移到四肢,心腦血管血液相對減少,這時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同樣不適合飯後馬上運動。晚餐也不要吃得太飽,吃到7、8分飽就可以了。

再就是散步的時間以一個小時為宜。不過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來定,以輕鬆舒展,不疲倦為好。

散步的姿勢應該是抬頭、挺胸、邁大步,雙臂要隨步行的節奏有力地前後交替擺動,路線要直。散步的速度可分為慢走、中走、快走、小跑幾種。慢走為每分鐘走70∼90步,時速3∼4公里;中速為每分鐘走90∼120步,時速4∼5公里;快走為每分鐘走120∼140步,時速5.5∼6公里;小跑為每分鐘140步以上。每分鐘走140步,走一小時即接近一萬步。

書籍簡介

養氣血先養脾胃:中醫大師無病到天年的養生方
路氏四季养生经:国医大师养生家用说明书
作者: 蘇鳳哲, 路潔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18/11/02
語言:繁體中文

蘇鳳哲

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傳承博士後。2007年獲「國家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從事中醫臨床多年,曾先後發表國家級論文五十餘篇,參編中醫著作四部,主譯法文譯著兩部,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項。

路潔

路志正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的小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定的路志正教授學術繼承人,從醫三十餘年,頗得路志正教授真傳,獲首屆中醫藥傳承獎。注重養生以調脾胃為根本,擅長治療脾胃病、風濕免疫病等疑難雜症。曾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參編多部中醫著作。

總顧問簡介

路志正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首屆國醫大師。
  ◎或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
  ◎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榮譽首席研究員。
  ◎首都中醫藥養生首席指導專家。
  ◎主要著作有:《中醫臨床資料彙編》《中國針灸學概要》《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中醫症候鑒別診斷學》《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等。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