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必知!10個傷口危機防截肢

撰文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2018-11-19

長期高血糖會因為神經和血管病變,造成可怕的足部後遺症。糖尿病神經病變,會讓患者對「痛」和「溫度」的反應變遲鈍。約有十%的患者,因為這種「感覺性神經病變」而發生足部潰瘍,若再加上視力和肌肉受損,易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同時伴隨血管病變,就會因為血流變少而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感染、壞死,最終演變成截肢的命運。

糖尿病患要當心的10項雙腳問題

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就要多注意雙腳、重視足部的變化,不能等神經或血管病變出現時,才來關心足部的問題。仔細觀察足部變化,可說是預防糖尿病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下列十項便是雙腳要檢視的問題,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發生,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有出現這十項皮膚狀況,就要特別注意!若輕忽可能演變成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截肢的可怕結果。

1) 皮膚乾燥/易導致龜裂,產生細微的傷口,讓細菌順勢而上,因此針對皮膚的保濕和滋潤就相形重要。

2) 水疱/不要自行刺破水疱,建議使用抗菌藥膏和繃帶覆蓋,以求降低感染風險。

3) 香港腳和腳趾甲黴菌感染/容易因為皮膚癢、糜爛、龜裂,而造成續發性感染。

4) 甲溝炎和趾甲內生症/主要是因為穿了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不正確的修剪腳趾甲,都會增加紅、腫、痛、感染的風險。

5) 拇囊炎(腫)/就是俗稱的「拇趾外翻」,大腳趾關節外側的痛、紅、結繭組織,迫使大腳趾內彎。

6) 鎚趾/穿鞋不當引起,會造成老繭、潰瘍、水疱,行走困難。

7) 繭/因長期壓力導致足底皮膚增厚。

8) 雞眼/因腳趾間的壓力和摩擦所產生。

9) 足蹠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會有疼痛感覺。需和結痂區別。

10) 足部潰瘍/因免疫系統差和血管病變,導致傷口癒合力差、易感染。有小傷口就要盡速尋求治療。

糖尿病患者並非只要有傷口,就會導致最嚴重的狀況,關鍵在於有無及時發現、及時護理、及時治療。小範圍的感染,一般診所就可以開立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現吃藥後仍然遏止不了感染的擴大,就要趕快去大醫院就診。

糖尿病足保養這樣做

關於糖尿病足的預防和保養,建議患者們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 保持血糖的穩定。

2) 自己或請家人每日協助檢查雙腳,特別注意趾縫中有無裂痕,或是皮膚有無龜裂(連腳底也要一併檢查)。必要時請醫師幫忙檢查,有問題就請及早治療。

3) 定期修剪趾甲,以免太長易刮傷皮膚;趾甲兩側尤其要小心,避免因為剪太深易造成甲溝炎。建議最好請人幫忙修剪,以免不小心剪傷,自己還無知無覺。

4) 乾燥、易龜裂的膚質要適時使用乳液。

5) 選擇合腳的鞋款,穿著適當的襪子保護雙腳。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