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肥胖、不運動...都讓你離失智更近!日本腦外科醫師:生活中做到3件事,有效預防失智症

失智症究竟是什麼?罹患失智症的高低風險族群

阿茲海默症在日本占所有失智症患者比率的70%,其發病的潛伏期間就長達25年左右。因此,若能在早期階段察覺的話,極有可能做到病情抑制與改善。

此外,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只要能讓病情的惡化延遲5年,將有可能不再出現失智症的症狀,並能以此狀態終老一生。也因為如此,目前全世界都全心投入於降低失智症發病的研究。

九州大學的研究顯示,他們已經透過福岡縣所進行的傳染病學調查,證實了「高血壓」和「糖尿病」是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因子(危險因子)。另外,有許多研究機關的報告也歸納出: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與低風險族基本上會符合以下幾點:

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

‧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的人是正常人的2.1倍(九州大學 福岡縣久山町的調查)

‧有抽菸習慣的人或是常吸二手菸的人

罹患失智症的低風險族群

‧有運動習慣的人(比不運動者少4成)

‧不抽菸者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運動不足、肥胖、抽菸……都是容易罹患失智症的原因,由此看來,生活習慣病與失智症的罹患風險越來越相符了。

腦出血與腦梗塞的後遺症所引起的血管性失智症,占所有失智症患者比率的20%,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此外,血壓高的人當然也是此病的高風險族群,與生活習慣病有密切的關係。

在過去曾聽過「吸菸能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論點。然而此論點目前已經被否定,不只是吸菸者,身旁吸二手菸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逐漸攀升。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預防生活習慣病也是保持大腦健康的重點之一。

腦細胞之間的迴路密度才是頭腦好壞的關鍵

人類的大腦擁有複雜且優越的機能,即便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也仍有許多未知的部分,其未知的廣泛程度就如同宇宙般的浩瀚無窮。

舉例而言,人類大腦的重量和體積比起其他動物都來得大,因此人類常被認為是「頭腦聰明的」。大腦發達的人類過了20歲之後,腦細胞就會開始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運作會逐漸衰退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知,「頭腦的好壞」就取決於大腦細胞的數量了。

然而,在之後的研究中,這樣的觀念卻被否定了。大腦的運作並不取決於神經細胞的數量、重量或體積,而是「活動中」的細胞數量與細胞間的網絡連結。這樣的觀念逐漸成為現今腦科學領域的常識。

沉睡中90%的腦細胞有什麼可能性呢?

剛才提到了「活動中」的細胞,而大腦裡也有一些是「零活動」的細胞。事實上,即便已經長大成人了,大腦中還是有很多未被使用的部位、領域。據說一般人的大腦使用率只有10到15%,因此那些未被使用的領域大多都只是處於沉睡的狀態而已。

為了讓大腦中常被使用到的部分和機能,盡可能順暢地活動運作,大腦就會清理那些不被使用神經迴路,進而逐漸有效地建立網絡連結。因此,常被使用的迴路(擅長的事情)就會越來越發達,而不被使用的機能或迴路(不擅長的事情)就會停止成長而逐漸衰退。

腦神經細胞如同樹木一樣會持續延伸成長,直到死亡為止

很遺憾的,年齡的增長,或是因為生病或受傷等某些情況,而使腦細胞受到部分損害時,受損的部分將會無法復原。為了彌補受損的部分,從未被使用到的細胞就會取而代之去運作,進而開始建立新的網絡連結。

此外,即便年齡增長,腦神經細胞並非只會減少,也有可能增加。

過了20歲之後,每天大約會有10萬個神經細胞會逐漸凋亡。然而,光是大腦皮質就有140億個細胞,所以即便持續減少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細胞不會一味地減少,也會增殖,尤其是與記憶功能有密切關係的海馬迴領域,並不會因年齡增長而停止增長神經細胞,因為大腦是全身的內臟器官中唯一到死都會持續成長的部位。

1
2
3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