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院長演講完,50幾個老人搶著簽放棄急救書...別以為爸媽都不想談死亡!關於善終,這些問題你一定要問父母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張曉卉2018-12-05
聽過無數照顧者的心聲,近年也積極推動「家庭照顧協議」,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副主任張筱嬋說,手足之間發生衝突,經常是因為討論前缺乏足夠的資訊,大家在不同的基礎上討論,就很容易意見不合、找不到共識。

當長輩需要照顧時,手足之間究竟該如何商討照顧責任?

step1》充分了解長輩的疾病狀況

討論照顧責任時,千萬別急著進入分工階段,應該先釐清長輩目前的身體狀況。

因不同疾病會衍生的照顧需求、醫療決策不同,若對疾病狀況不了解,往往會憑著各自的想像來討論照顧方式,顧到最後容易出現新的問題,後續也容易把疾病的變化誤認為照顧者的疏失,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你該這樣問│

●這個疾病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照顧問題?

●目前長輩處於疾病的哪個階段?

●短期間病程會不會有變化?(若有變化,彼此的決議就可能不適用)

●當爸媽出現突發狀況時,該到哪裡就醫?

step2》盤點有哪些照顧資源可用

接下來,則是要懂得找資源。張筱嬋建議,要把「資產」跟「資源」分開來看。資產是指大家原有的財產,也就是「錢」;資源則是指可用來協助照顧的各種服務與人力,除了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有些社福單位與鄰里也會有老人相關的福利補助、關懷活動等。

「很多家庭討論時會很快進入錢的討論,關係就會變得很緊張,」張筱嬋說,若能掌握愈多外部資源,可選擇的方案就愈多,有時候就會發現其實負擔沒有想得沉重,大家也比較敢承擔照顧的責任。

│你該這樣問│

●資產:子女能負擔多少錢、長輩可動用的財產(包括退休金、股票、基金、房產等)有多少?

●內部資源:哪些家人需負擔照顧責任?可照顧的時間、空間?

●外部資源:長輩是否符合申請補助的資格?長照服務項目有哪些?保險可否理賠?社區是否有機構或鄰里能提供照顧、陪伴?鄰近是否有醫師、護理師可就近諮詢、治療?是否有願意協助看顧、通報狀況的鄰居、店家?

step3》確認彼此的期待

同樣是照顧,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分工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要先提出對於照顧的具體期待,以免開始照顧時,每個人都有意見,讓做事的人無所適從。標準較高的一方,也不會一味覺得他人偷懶、未盡責。

例如「幫忙準備晚餐」,究竟是有準備就好,還是必須菜色豐富、選擇有機食材,都要事先取得共識。

討論之後,建議也把所有照顧內容、做法白紙黑字記錄下來,方便互相提醒,未來有新的照顧者接手時,也可完整交接。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