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啊!如果我說不插管,可能就見不到他了...」明知老伴不要急救,她卻還是沉默了

熟齡人生熟齡人生 撰文者: 朱為民 醫師2019-01-07
急診室,一個充滿著悲歡離合,充滿故事的地方。

2010年,那時我正在醫學中心接受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訓練第2年。所有的家醫科住院醫師,一定要去急診室輪訓。

對於接受訓練的住院醫師而言,急診室一般分為幾個區域:診間區:新到急診的病人到診間給醫師看診,詢問病情,接受理學檢查的地方;留觀區:在診間區做完初步診斷,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是狀況還不太明朗,需要留院觀察的區域;急救加護區:處理生命徵象不穩定的緊急病人。

想當然,急救加護區是挑戰最大,也是學習最多的地方。 只是,我才到急救加護區第2天,就出現了一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病人……

一個風和日麗的4月午後,急救加護區自動門一開,護理師急三步併作兩步將一張床推進來。床上躺著一個老先生,我跟主治醫師王醫師連忙跑過去。

「78歲張XX,今天中午在家裡被人發現倒在地上,意識不清。家人說病人有癌症。」護理師看了一眼剛剛跟救護車技術員交班的資訊,跟我們說。

我看著張爺爺,身上穿著一般阿伯會穿的白汗衫、棉質長褲,沒有穿鞋子。他非常瘦,全身冒著冷汗。最引人注目的應該就是他的胸廓,隨著他急促的呼吸不停上下起伏。他的眼睛始終閉著。

把病人移到床位、打點滴、量血壓、抽血、接心電圖、給予氧氣面罩,幾分鐘內就全部搞定,我由衷佩服急診護理人員的效率和能力。不久,連X光也照完了。

王醫師不停地點著電腦,查看張爺爺的抽血數據與X光。「肺炎,兩邊都有。再看他的發炎指數,感染很嚴重。血壓也不高,再不處理,可能就要休克了。」他動動滑鼠,點出病人過去的病歷紀錄。「直腸癌合併肺部轉移……唉!這不好處理!」他看了我一眼,我皺了皺眉。

急診的自動門又打開,我和王醫師走了出去。「哪一位是張XX的家屬?」他才說完,有5個人迎向前來。

「醫師,我爸怎麼了?」說話的是一個約莫50歲的中年男性,應該是他兒子。主治醫師先了解在場有哪些家屬,發現張伯伯有5個兒女,現場來了3個。剛剛說話的是二兒子。之後,他把剛剛的檢查結果和診斷簡要對所有的家屬說了一遍,只見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擔心的神色。

說到最後,王醫師說: 「爸爸的狀況不太好,感覺再喘一喘就要喘不過來了,一般的狀況下可能要插管,給抗生素甚至是升壓劑,可是張先生又同時是癌症病人……你們有想過要不要插管急救這件事嗎?」 這句話說完,急診室彷彿靜止了3秒鐘。只見張爺爺的兒女我看你你看我,都不出聲。

小女兒已經掉下淚來,說:「之前醫師不是說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嗎……怎麼可能那麼快……醫師,拜託你救救他!」說完,他的頭靠在她先生肩膀上,泣不成聲。

二哥卻有不同的意見:「小妹,爸本來就是癌症末期,我覺得……再插管,也只是多痛苦而已……」說完,二嫂同聲附和:「對啦!我媽他走的時候也是這樣,什麼插管洗腎樣樣都來,拖了3個月才走,辛苦啦!」

小弟聽到這裡,瞪了二嫂一眼,說:「可是難道我們什麼都不做嗎?就這樣放棄嗎?這樣爸如果真的走了,誰負責?」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就好像在連續劇才看得到的台詞,如今在我的眼前真實上演。 李醫師不禁插話:「大家之前有跟張先生討論過這個問題嗎?」他的家人又是一陣尷尬的沉默。二哥說:「之前知道爸爸癌症,所有人都盡心盡力陪他治療,沒有人想過,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 「連媽媽也不知道嗎?」王醫師再問,大家還是搖搖頭。

沒多久,二哥講完一通電話,跟大家說:「大哥說他一定要跟媽媽從台北下來再決定。」說完,他轉向我跟王醫師:「醫師,抱歉,我們必須要等到媽媽和大哥來,才能決定。」

王醫師臉上顯得非常為難:「可是……這段時間如果有什麼變化,怎麼處理?」 二哥看了大家一眼,沉默了一陣子才說:「那只好先急救了!」

我們等了一個小時,還是等不到張爺爺的太太和兒子。這時,張爺爺的身體等不及了,他愈來愈喘,整個脖子和身體都隨著呼吸而震動得好厲害。

急救加護區的門打開,王醫師再度走出去,跟家屬說:「我們必須先幫張爺爺插管,可以嗎?」二哥點點頭,又低下頭。小女兒已經不見了。

於是,給了鎮定劑之後,王醫師站到張爺爺的後方,拿起喉頭鏡,用手把嘴巴撐開,喉頭鏡放進去往上一頂,就把氣管內管插了進去。很快的,用膠帶把管子固定在張爺爺的嘴巴旁邊,接上了呼吸器。

正準備要聯絡加護病房,將張爺爺轉上去繼續照顧的時候,急救加護區的門又打開了。一個滿頭白髮,穿著體面的奶奶緩步走了進來,走到張爺爺的床旁邊,眼睛看著他嘴巴的管子,坐下來,輕輕握住張爺爺的手。應該是他太太來了。

從我所站的角度,看不太清楚奶奶的臉,於是跟王醫師一起走近一點,才發現奶奶臉上都是淚水。王醫師說:「奶奶,張先生因為呼吸衰竭,所以我們幫他插了管子,等一會兒會送到加護病房。」奶奶沒有說話。這時候,不知道是哪來的勇氣,我說話了:「奶奶,因為張先生之前沒有做預立醫療決定,兒女們也不太清楚他的想法,所以我們必須依照著一般的急救流程來做。」

奶奶還是握著張爺爺的手,慢慢轉過頭來,跟我說:「其實他跟我說過了,如果出了什麼狀況,他不要插管。」

「啊!」我跟王醫師幾乎同時啊了一聲。王醫師連忙問:「奶奶,那剛剛在電話裡,怎麼沒有跟兒子說呢?」

我跟奶奶的距離很近,可以看出她全身都在發抖。奶奶說:「我怕啊!如果我說不插管,我可能就見不到他了啊!」說完,奶奶頭整個埋進張爺爺的身體裡,身體顫抖得更厲害了……他的兒女們面面相覷,似乎都不知道,爸爸其實已經做了決定……

我站在病床旁邊,看著奶奶和爺爺交握的雙手。

之後,在送到加護病房的第3天清晨,爺爺走了。

每當急救加護區的自動門開開關關的時候,我總是會想起張爺爺,還有他的太太和家人,想起他們在急診室的爭執與淚水。

我常常想,生命最後的3天,被插了管子,這是爺爺希望的走法嗎?

柯文哲醫師曾經在2013年的TEDxTaipei年會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的結局只有兩種,一種有插管,一種沒有插管。」

我想要在他的話後面加一句:「差別只是在於,我們是到了最後的時候讓家人為難,還是提前做決定,並且告訴所有的家人。」

你會怎麼選擇呢?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歐陽蓉

書籍簡介

人生的最後期末考——生命自主,為自己預立醫療決定

作者:朱為民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8/18

作者簡介

朱為民

1983年生,台中市人。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教育部部定講師,現任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家醫科醫師、緩和療護病房主任、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2016 TEDxTaipei 講者。喜愛閱讀、音樂及戲劇,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著有《預約。好好告別》。在安寧病房服務與推廣預立醫療決定的過程當中,陪伴過許多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幽谷,也看過許多悲歡離合。相信每一個生命故事的背後,都會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有不同的啟發,因此用心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

醫師簡介_朱為民 醫師

朱為民醫師,1983年生。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喜愛閱讀、音樂及戲劇。

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

網站:http://weiminchu.blogspot.tw/

熟齡人生

熟齡人生

查看全部

朱為民 醫師

朱為民醫師,1983年生。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老年醫學/職業醫學專科醫師。

喜愛閱讀、音樂及戲劇。

多元關注台灣高齡化及善終議題。

網站:http://weiminchu.blogspot.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