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吃生魚片恐致胰臟癌?上腹痛、背痛6大警訊要注意

撰文者: 郭瀅瀅2019-03-22

號稱「沉默殺手」的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由於早期難以被發現,且存活率低,不少名人都不敵胰臟癌的侵襲。關於誘發胰臟癌的傳說,也不勝枚舉,日前網路上即傳言:「吃生魚片可能導致胰臟癌」,令許多人感到心慌慌,到底真相如何?以下由營養師教大家如何提高警覺,以遠離胰臟癌!

胰臟俗稱「腰尺」,是人體中僅次於肝臟的第二大消化腺體,主要扮演幫助食物消化吸收的角色,同時具有內分泌及外分泌功能,鄭欣宜營養師表示,內分泌的功能是分泌胰島素、升糖素等血糖,調節賀爾蒙,而外分泌的功能則是分泌消化液及酵素,例如:胰蛋白酶、胰澱粉酶等,能幫助消化。這些酵素在胰腺體中不具活性,要到腸道才會被活化,但若提早在胰臟中活化時,就會消化胰臟本身。若胰臟持續受損,就可能導致胰臟炎,而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中,就會增加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胰臟癌存活率低2大原因:早期難發現、容易轉移

胰臟癌為什麼難以在早期被發現?由於胰臟位於後腹膜腔中,位置較深,因此超音波通常難以看見全貌,加上胰臟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因而容易被忽略,通常都是腫瘤漸漸擴大時,才陸續出現上腹痛、背痛、黃疸、體重減輕,以及下痢症狀,此時,往往已進展到了中晚期。

除了難發現外,胰臟癌也不易治療,由於胰臟癌是轉移性及侵入性高的癌症,癌細胞會透過淋巴腺轉移,蔓延到附近的組織或器官,由於擴散速度快,僅有少部分病人可做手術治療,但預後依然不佳,5年存活率僅有20%。而大部分患者無法以手術方式治療,5年存活率低於5%,被喻為「醫生也舉白旗投降的癌」。

吃生魚片恐致胰臟癌?營養師:目前尚無直接研究証據

既然難以察覺早期胰臟癌,那麼避免胰臟癌上身,需要注意什麼?有危險因子嗎?近日網路上有傳言說:「生魚片當中充滿寄生蟲,吃下肚後,有可能導致胰臟癌」,令喜愛吃生魚片的人惴惴不安。對此,鄭欣宜營養師指出,不新鮮的生魚片當中確實含有一些大腸桿菌、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也有可能包含寄生蟲,因而吃下肚後,可能引起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不適症狀,但目前尚無研究証據指出,這些寄生蟲會直接導致胰臟癌。

吃生魚片2要訣:選擇新鮮生魚片+工具洗淨後再使用

鄭欣宜營養師進一步指出,生魚片來源可分為淡水魚(草魚、吳郭魚等)和海水魚(鮭魚、鮪魚等),淡水魚的寄生蟲感染率較海水魚高,因此若要食用,建議以海水魚為優先。除此之外,應選擇新鮮的生魚片,並注意刀子、砧板等工具必須先洗淨後再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不可不知!胰臟癌6大警訊要注意

由於胰臟癌的侵襲總是無聲無息,連醫生都束手無策,不少民眾也因此感到恐慌,紛紛尋找能夠自我檢測的方式。究竟有沒有哪一些症狀可能是罹患胰臟癌的前兆呢?鄭欣宜營養師提出以下6大警訊,提醒民眾特別留意:

1.長期下痢及脂肪便者。

2.體重減輕而找不到原因者。

3.上腹痛及背痛,而且找不到原因者。

4.發生阻塞性黃疸之病人。

5.沒有糖尿病家族史,在50歲以後才發生糖尿病者。

6.老年人發生胰臟炎,卻找不到致病原因者。

胰臟癌高風險群:抽菸、酗酒、高精緻糖、高油飲食

近年來國內罹患胰臟癌的人數不斷攀升,到底哪一些人是高風險族群呢?有沒有哪一些食物,是胰臟癌的地雷食物呢?鄭欣宜營養師表示,飲食不當如抽菸、酗酒、高精緻糖飲食、高油脂、少膳食纖維等,都容易增加胰臟癌的風險。除此之外,長期接觸芳香胺(如染料、洗衣、石油、化工廠等污染),也會提高罹患胰臟癌的機率。

預防胰臟癌要訣:多吃蔬果,少吃燒烤、油炸類食物

想要預防胰臟癌上身,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飲食上著手。鄭欣宜營養師建議,平常飲食可攝取高纖食物,如五穀類、豆類,並以「天天蔬果579」為原則(成年女性每日蔬菜攝取量4份、水果攝取量3份;成年男性每日蔬菜攝取量5份、水果攝取量4份),藉由攝取蔬果當中的植化素,防止細胞癌化。另外,平日食材選擇以天然新鮮為主,減少食用醃製加工品、燒烤類食物;蛋白質以選擇優質蛋白質為主(含必需胺基酸,如蛋、瘦肉、牛奶),減少油炸、燒烤等烹煮方式,改變飲食習慣,才是防癌的首要之務。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