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腫痛大過敏 偏方草藥別亂敷!

撰文者: 張桂榕2019-05-28

彰化56歲賴姓婦女因頸椎長骨刺,常會痠痛,聽從朋友推薦將某種草藥的葉子,搗碎後敷在後頸痠痛處,但只敷了5分鐘就引發火燒般疼痛,後頸又黑又腫,連腹部也冒出數十顆又癢又痛的水泡,引發皮膚炎及過敏反應。

賴婦拿了她敷的草藥到醫院急診,彰化醫院毒物科主任廖曜磐指出,賴婦敷的是「黑面馬」葉子,坊間不少民眾視「黑面馬」為治療跌打損傷及筋骨痠痛的偏方,卻常造成皮膚灼熱、變黑、起水泡、糜爛等接觸性皮膚炎的發生,但是並無醫學根據,賴婦後頸的接觸性皮膚炎,引起廣泛性的過敏反應,以抗組織胺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後,才免於惡化成皮膚潰爛或蜂窩性組織炎。賴婦吐了吐舌頭說「沒想到敷個草藥會那麼嚴重!」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指出,「黑面馬」又稱「烏面馬」,有著潔白似雪的小白花,所以也有白花丹、白花藤等許多俗名,於1645年引入台灣,屬外來種植物,植物可做為蝴蝶幼蟲食草、觀賞用。民間傳聞將鮮葉搗爛外敷,用於跌打腫痛、風濕性關節炎及骨刺,但含有藍雪素(磯松素)(Plumbagin)等多種有毒物質,葉、根液接觸引起紅腫、脫皮,外用會使皮膚變灰黑色,久敷易造成皮膚潰爛。內服大劑量或長期服用可能對腎臟有毒害,達中毒劑量時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麻痺致呼吸抑制、血壓下降及心搏停止。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強調,台灣的傳統醫療已有發展良好的中醫藥體系,民眾若身體不適,千萬勿胡信及亂試傳統草藥偏方或祕方,應循正常就醫管道,畢竟中藥經過合格驗證,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