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I助拳 台灣人壽讓你的健康更加分

廣編企劃2022-04-11

如果讓你的健康狀態以類似信用評分的方式呈現,會不會更能掌握未來的健康風險?在精準醫療的興起下,這已不是遙不可及的科技,台灣人壽攜手新創公司Lydia AI,不但可以快速、精準地進行個人健康風險評估,更可以數據化掌握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精準醫療是個人化醫療的延伸,更重視個體化差異,利用健康數據的管理及分析,降低個體疾病或傷害的發生機率、實踐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行政院自2016年起推動的「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也納入精準醫療,在2019年提出的「建構健康大數據平台」更將健康大數據資源整合及基盤建構,利用推動人工智慧(AI)投入前瞻性資訊分析及預測系統的應用。

台灣人壽營運規劃處處長 楊欣枏

台灣人壽營運規劃處處長 楊欣枏

台灣人壽營運規劃處處長楊欣枏表示,隨著台灣的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國民的慢性病比例也逐漸攀高,超過8成的長者至少有一種慢性疾病,甚至約一半的長者同時有3種或更多的慢性病,醫療費用更是近年來各項家庭支出中增幅最多的項目。

精準醫療 民眾與保險業都受益

楊欣枏認為,精準醫療透過健康數據分析,更精確地對症下藥,可稱得上是「個人化的醫療服務」,不只帶來有效、安全的診療效果,也能夠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預防」也是精準醫學的另一個重點,這幾年的疫情也讓民眾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健康管理;台灣人壽看到了這樣的趨勢,在兼具「預防勝於治療」及減少醫療浪費的目標下,精準醫療讓民眾與保險公司同蒙其利。

延伸精準醫療概念,將健康數據應用在保險數據上,台灣人壽與Lydia AI合作推出「AI健康分APP」智能健康模型,以健保大數據逾2,000萬筆資料為基礎,讓民眾可快速進行個人健康評估與風險預測,讓風險評估可以更貼近真實狀況。

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解釋,Lydia AI的人工智慧引擎曾經應用在新加坡、日本等10幾個國家,超過幾千萬人數據為基礎的AI模組,在台灣進行本地化訓練而成的運算技術,目前已可評估包括癌症、失智症等26種國人常見的重大疾病,技術研究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醫療網路研究》(JMIR)及歐洲跨國醫療組織「歐洲復甦委員會」(ERC),實力獲得驗證。

搭配AI健康分 保險業銷售更精準

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俊毅

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李俊毅

李俊毅指出,尤其是台灣擁有龐大的健保醫療資料庫,透過取得全國性的醫療數據,可以取得比較長期、趨勢性的數據;「AI健康分」結合衛生福利部健康存摺,打破保險業者原本以年齡與性別的風險評估型態,將個人的健康狀況數字化,猶如一個人的信用評分般,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健康分」,例如65歲的人若保持運動和飲食均衡,健康狀況可能比25歲但生活習慣不良的還好。

對保險業而言,有別於過往以全人口壽險、意外、癌症等費用支出與保戶既有保障進行比較,再用缺口分析的方式來鼓勵保戶補足保障。楊欣枏指出,「AI健康分」使用的是保戶個人的就醫及用藥資訊來預測未來的健康風險,包含死亡、癌症、重大疾病、住院等4種主要風險,搭配20多種保險商品,做到「健康分科學化、個人化」,以AI大數據的預測醫學論點來跟保戶討論健康促進及保障補足的選項。

配合台灣人壽推出「AI健康分APP」,業務員和銷售通路也改變了以往的銷售模式,他們可以協助民眾訂定健康人生計畫,配合自身風險討論是否改善生活方式,甚至包含各疾病的衛教資訊等,還可以搭配台灣人壽的其他健康加值服務來進行健康管理,陪著保戶一起更健康。

台灣人壽的「AI健康分APP」也在今年3月榮獲國際保險創新大獎Celent Model Insurer的肯定,未來也有機會透過「AI健康分」落實更多的外溢保單,真正做到「Pay How You Live」,愈健康或是願意持續促進健康的保戶,可實現差異化保費的概念。

風險評估更精準 落實普惠金融精神

楊欣枏表示,透過AI健康分的機制,保戶可以利用科學化精準醫療的延伸運用、有效掌握自己未來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除在保障上可以做出針對個人的規劃外,也能把有限的保險預算花在最有效益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除了以往透過保險來轉移風險,還可以延伸到預防風險、採取行動。

此外,以往在核保過程中容易被排除的高齡、弱體、弱勢等族群,由於有了「AI健康分」可以更精準評估風險所在,將有更高機會受到保障,使台灣人壽得以擴大服務的包容性,落實公平待客及普惠金融的精神,逐步達成促進全民保險、全民健康的境界。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