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理氣、風濕、腹痛都有效!7種艾灸法,北京名中醫師教你如何對症使用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劉乃剛 2019-09-11

艾灸療法,調經理氣
使用艾條灸

方法包括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指用火燃燒艾條的一端,置於離皮膚2∼3公分之處施行燙灸。由於艾火不接觸皮膚,僅用手懸起施灸,故稱「懸灸」。它的優點是操作方便,不易燒灼皮膚,除了五官之外,身體任何部位皆可使用,適合患者自己施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三種灸法可以交替進行。

溫和灸

點燃艾條,放於施灸部位之上,距皮膚2∼3公分,起初可以較接近皮膚,等到患者感覺太熱時,再適當提高些,並固定在應灸之處,不要移動。施灸時,患者會感覺有一股暖流,直達肌膚深處,有溫熱舒適之感覺。溫度要保持一定,不要時冷時熱,更不要因過熱而使患者皮膚灼傷疼痛。灸治時間每次15∼30分鐘,對痛症有鎮靜作用

迴旋灸

點燃艾條,對著施灸部位,調節好距離以後,使艾火沿著皮膚表面往返迴旋移動,在較大範圍內給患者一種舒適溫和的刺激。每次灸治時間的長短,可視需要而定。此法適用於風濕痛、神經痛、神經麻痹等症

雀啄灸

點燃艾條,正對著施灸部位,使之接近皮膚,待感覺到溫熱後,再提高艾條,一起一落,往返動作,如鳥之啄食。灸治時間短一些,一般5∼10分鐘,此法有興奮作用。本法的熱感會強於其他懸灸法,所以適用於急症和比較頑固的病症

使用艾炷灸

艾炷灸是將純淨的艾絨搓捏成圓錐狀(如麥粒大或半截棗核),大小不等,直接或間接置於穴位上施灸的一種技術

隔薑灸

即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薑片而施灸的一種方法。把生薑切成0.3∼0.5公分厚的薄片,貼在穴位上,然後把艾炷置於薑片上燃燒,每次以灸至局部皮膚輕度潮紅為度。本法多用於虛寒病症,如胃寒嘔吐、中寒腹痛、虛寒泄瀉、風寒濕痹等症

隔蒜灸

又稱蒜錢灸,是用蒜作為間隔物施灸的一種方法。將大蒜切成約0.3∼0.5公分厚的薄片,貼在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蒜上施灸,灸3壯另換蒜片(每灸一個艾炷即為一壯)。

需要大面積施灸者,可以將蒜頭搗爛,鋪貼於皮膚上施灸,此法多用於瘡瘍癰疽,有散結拔毒作用。灸時將艾炷置於瘡頭上施灸,若陰瘡漫腫無頭者,則先用濕紙覆於瘡上,擇其先乾處施灸。

隔鹽灸

是一種傳統的艾灸療法,已有千年的使用歷史。在臍中央凹下處用細鹽填滿,並在鹽上放艾炷施灸。若臍不凹陷或反突出者,用水調麵粉,搓成條狀圍在臍旁四周,再將鹽放入麵圈內施灸。

此法在臨床上用於中風脫證,有回陽復脈之功;亦可用於脾虛泄瀉、中寒腹痛,有溫中散寒、止痛和止瀉的作用

隔附子(餅)灸

是一種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附子而施灸的一種方法。取生附子末,用水或酒調勻搓成餅,覆蓋於患處,並置艾炷於附子餅上施灸,以灸至微熱為度。注意不要使患者感覺太痛,只要施灸後皮膚微呈紅色即可。此法用於氣血俱虛或潰瘍久不收口等陽氣不足之症

【隔薑灸】將生薑切成0.3∼0.5公分厚的薄片放在穴位上,然後將艾炷置於其上燃燒。


【隔蒜灸】將0.3∼0.5公分厚的蒜片放在穴位上,將艾炷置於蒜片上施灸。


【隔鹽灸】用細鹽將肚臍填滿,上面再放艾炷燃燒。

使用艾灸的注意事項

❶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❷ 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
❸ 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下腹部。
❹ 乳頭(男女)、陰部、睾丸等。
❺ 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
❻ 大血管處、心臟部位慎灸。大血管處不宜採用化膿灸的形式,溫和灸、器械灸是可以的。對於心臟部位,也是要看情況的,尤其是裝過「支架」的人,應慎重。
❼ 會陰部可以灸,尤其是會陰穴,可採用艾條灸、坐燻的方式。對付會陰部的尖形濕疣(菜花),通常是使用小艾炷直接灸,一般灸5壯或7壯,直至濕疣脫落。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