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笑不止,背後卻痛苦萬分...心理師看《小丑》:「缺乏愛」才是暴力根源

圖片來源/Joker Movie粉絲團臉書

線上療心室線上療心室 撰文者: 周志建2019-10-15

讓這部電影成功的最大功臣,就是飾演小丑的男主角多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他確實是一個挺稱職的演員,電影裡他詮釋的小丑亞瑟角色可圈可點,從靦腆畏縮到邪惡凶狠,從弱勢的社會邊緣人走向冷血的殺手,令人害怕又無限同情,演技既內斂細膩又狂放不羈,叫人讚嘆。

好電影不寂寞。這部電影在網路的關注度及討論相當多,重複部分不再贅述,在此我更想分享的,是他的幻覺、身心不一致(精神疾病)以及母親對他的影響。

亞瑟家境貧寒,一直與身體孱弱的母親潘妮兩人相依為命。如同許多人一樣,母親,是影響他一生最大的人。從小,媽媽就告訴亞瑟,你要做個快樂的人,你名字叫 Happy(快樂),你要帶給別人快樂,這是你最大的功勞(這也是他的使命)。

從此以後,他壓抑憤怒,別人打他,他不還手,他學會忍耐、微笑。因為,他要聽媽媽的話,他要當乖孩子。後來才知道,母親為什麼要這樣「訓練」他,因為小時候母親及同居人都虐待他。

「不管你多難過,你都要笑」。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積極、很正向。這樣不是很好嗎?

你錯了,這句話,正是「切斷情緒、切斷感覺」的一把利刃。否認情緒、就是否認自己、否認生命。難怪亞瑟後來患有精神疾病,他得了一種奇怪的「狂笑病」,每當他緊張焦慮、被壓迫時,他就會無法抑制自我的狂笑不已,但其實,他內心痛苦萬分、他根本不想笑啊。

然而,如此莫名奇妙的大笑,卻帶給他許多麻煩,很多人不解、側目、甚至攻擊他。身心不一致的他,住進了精神療養院,如同他母親一樣,出院後他定期接受政府福利機構的心理輔導,直到政府刪減預算、關閉福利機構為止。他再次被放棄了。

無法自由表達真實情緒的人,是悲哀的、痛苦的

電影一開始,亞瑟為了扮演小丑,對著鏡子「強顏歡笑」、那個努力讓自己笑起來的表情,叫人看了好心疼、也很不舒服。(男主角演得實在太好了!)

其實亞瑟的夢想,是當一名單口相聲諧星。他期待自己可以跟他的偶像——叱吒電視界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莫瑞·法蘭克林一樣,把歡樂散播給大家。如此,一來符合母親的「期待」,當一個帶給大家歡樂的人。二來,他同時也可以被看見、得到世人的認同。

現實世界的他,如此卑微、低賤,像過街的老鼠、像牆角的蟑螂,可以任由他人理所當然地踐踏、蹂躪。

每晚,他與母親一起收看他莫瑞的脫口秀,這算是他們悲苦生活中的一點慰藉,也是「唯一娛樂」。當然,這也是「麻痺」痛苦最好方法。就像很多空虛痛苦的人都會追劇一樣。

他的母親,是一個活在「幻想」中的人。她寫信給慈善家富翁湯瑪斯·韋恩,並每天期待能收到他的回信。母親並告訴亞瑟,他,就是他的父親。而且認為「他一定會來解救我們的」。

有其母、必有其子。亞瑟的幻覺、不亞於母親。他幻想著:有一天,我會成為最受歡迎的脫口秀主持人,我會參加莫瑞的脫口秀受到賞識,然後被莫瑞像慈父一般擁抱著,還有,我與同層公寓的單親媽媽蘇菲正在戀愛中…。

打破幻相,才是療癒的開始

後來,亞瑟跑到湯瑪斯·韋恩的豪宅,想去找爸爸。他不是要他的錢,他是要他的愛。但湯瑪斯·韋恩告訴亞瑟,「你的母親確實曾在我這兒工作,但年輕時她患有幻想症,我就把她送進精神療養院了。至於你、你根本不是我的兒子,你是你母親領養來的,而且小時候還遭受到她的同居人嚴重虐待。」

天啊,這個「版本」跟母親的版本完全不一樣。他迷惑了。

為了求證,他跑到母親30年前住的精神療養院查母親病例檔案,果然,證實了湯瑪斯·韋恩的說法。他大大崩潰了。

他的家、他的母愛,原來全都是幻相。

原來,原來,我所有的苦痛都是這個喚我為happy的養母一手造成。原來,一切都是「謊言」。跟我一生相依為命的母親、其實是我的養母,而且她根本沒愛過我,在小時候她還跟著同居人一起虐待我。

此刻,他終於理解:為什麼從小養母要他笑、就算被虐待也不能哭,而這種情緒壓抑與情緒虐待、就是造成他後來得「狂笑病」的原因。

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只是養母的寵物、後來更是照顧她的「工具」,而已。

他的「理想世界」崩潰了。內心的憤怒、無法抑制,最後,他悶死了病床上的母親。

這個悶死,是有意義的,如我書上講的:「我們需要把自己理想中的母親給賜死」,如此我們才能與現實的母親連結。這代表著:他終於有力量、終於不再被母親所「控制」了

現在,他不想笑了,他要生氣、要憤怒。而且,他可以生氣,因為被母親騙了。憤怒之火一旦點燃、就一發不可收拾。他不只殺死了母親,後來,也殺死了他的偶像莫瑞(他一直投射莫瑞為自己理想中的父親),因為莫瑞故意播放他出醜的錄影帶、不斷地羞辱他。

同時,他也殺死了以前的同事藍道,因為他給了他一把槍,事後卻不認帳,陷害他。對所有背叛他的人,他決定,不、再、忍、耐。他決定、要忠於自己的憤怒,他不想再背叛自己。

他「豁出去了」。

然而,就在他「豁出去」,不再當沉默的好人、不再當小丑、不再強顏歡笑,開始反擊、開始把內心的憤怒暴發出去時,他卻意外地、成了人民反抗強權的英雄。

就在他開始做自己的此刻,他終於「被看見了」。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部電影會不會太鼓勵暴力、鼓勵犯罪了?就如同電影導演菲利普斯接受宣傳訪問時所說的:「這部電影講的是缺愛、童年創傷和遺失同情心的世界,我認為人們是能夠理解這個訊息的。

我同意,「缺乏愛」才是暴力的根源,同時,也是這部電影最想說的重點。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葛林

本文獲周志建心理諮商師授權轉載,原文:否認情緒、就是否認自己、否認生命---《小丑》的心理解(周志建)

作者簡介_周志建 諮商心理師

周志建(心理諮商博士)旭立基金會諮商心理師。敘事諮商督導。故事療癒作家。敘事私塾主持人。舉辦敘事工作坊將近20年。如想邀約帶領敘事工作坊、諮商督導者,或想報名「敘事私塾」、「敘事工作坊」歡迎來信:joe.chou@ms60.url.com.tw


線上療心室

線上療心室

查看全部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