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丟掉」,選擇要「留下」東西,更困難!斷捨離之後,日本專家領悟:11項人生變幸福的理由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繪里沙2020-02-17
編按:比起「丟掉」東西,選擇要「留下」哪一件,更困難!繪里沙在國小的時候,曾經夢想過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都裝入一個行李箱,帶著它們出國。不過,隨著年紀漸長,她也和一般人相同,很容易衝動購物,買下重複、沒這麼適合、只用2、3次的東西,衣物最高紀錄曾有200件之多。

在某次為期1個月的短期出國留學時,繪里沙發現自己只靠一個行李的物品就度過了這個月,「原來我的生活不需要這麼多東西!」

為什麼該試試選物提案的11個理由

1.能一眼看出哪件東西真正適合自己

偶爾會看到這樣的公式:「極簡主義」=「一無所有」=「不購物」=「經濟不活絡」
但是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並不符合這個公式,因為我是個物欲旺盛的極簡主義者。有些極簡主義者連對物品的執著都捨棄,但是我還是很享受探索好東西的時間,努力尋找能讓自己感到舒服的物品。

在我認識極簡主義這種思維前,會做出「不小心就買了」、「掙扎後決定買了」、「總之先買起來放」……等行為,現在則變成「認真選購」、「仔細斟酌後購買」、「感到遲疑的話就不買」,雖然購物次數大減,但是花費卻沒什麼變化。畢竟買100個50元的東西,和買1個5,000元的東西,花費是相同的。

尋找自己追求的「好東西」,對我來說非常幸福。很多人聽到好東西,就會聯想到名牌精品或是高級貨,但是我所謂的好東西,標準其實是「有自己的風格」、「自己覺得舒適」和「自己喜歡」。

我在審視物品時會一併思考價值、到手前經歷的事情、至今的回憶,如果發現比現在所有的東西更好的物品,就會立刻購買新的並捨棄舊的,所以我才會認為自己「物欲旺盛」。

極簡主義者會保持「僅擁有必要物的態度」,但是必要物卻是因人而異的。

2.把人生花在「 有價值」 的事物上

物品是有形的,因此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價值,我以前會避免把錢花在無形的事物上

成為極簡主義者後,我開始認真思考物品的價值,對其他事物的價值感受力也跟著提高了。

「為他人帶來喜悅的禮物。」
「為了去見重要的人所花費的旅費。」
「對自己未來的投資。」

我以前都把錢花在可有可無的物品上,還為此浪費了收納整理的心力和金錢,現在則將這些錢挪到更有價值的事物上。

3.找到最舒適的處世原則

試著一口氣把衣服減量到13件後,「想減量」的慾望就跟著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想好好珍惜手上擁有的物品」。但是同時,也產生了與之矛盾的想法─「捨棄堅持」=「捨棄執著」,因此便在「堅持」與「不堅持」之間搖擺不定。

就這樣過了3個月的某一天,我因緣際會寫下了「對未來自己的期許」。我列出了「保持平穩」、「享受家事」與「態度凜然」。看著這些期許,我腦中浮現了理所當然卻又很重要的想法。

「想要維持平穩生活,就應選擇心意互通的人往來。」
「想要享受家事,就要以輕鬆的方式達到物品減量。」
「想要展現凜然的態度,就要選擇發揮自己魅力的衣物。」

我發現,想要實現願望,要改變的不是物欲,而是 「看待物品的方式」。意識到這件事情後,我從對物品的堅持,就轉移成「藉由捨棄物品或購物,實現某種理想。」

熱衷於物品減量的人分成2種極端的族群,一種人連自己對事物的堅持都捨棄了,另外一種則是很堅持身邊只能留下很少的物品。我有段時期認為「擁有特定堅持」是很棒的生存方式,但是後來又不禁思考,「放棄堅持,也很帥氣。」

舉例來說,我平常會使用無添加且無香精的肥皂洗臉,當時選購這種肥皂是以「好不好買」為基準,而非品質或使用舒適感。家中的空氣清淨機、印表機與碎紙機,也是以「不要太顯眼」的消極想法選擇了白色。但是這種對任何事物都沒有特別講究的態度,其實就是對「省下選擇工夫」的堅持。

真正對事物都毫無講究的生存方式,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我思考這件事情時,想起了與母親之間的對話。母親聽到我說「我想捨棄欲望,過著心靈平定的生活。」時,告訴我:「妳現在貪心一點也無妨吧?欲望會帶來成長,不必那麼著急。等妳年紀大了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無欲無求的人。」

持有講究物品的生存方式,以及對物品毫不講究的生存方式——我現在也還在努力摸索,想要從兩者各取優勢,找出真正「符合自我風格」的生存態度。

4.能更明確的表達自己、定位自己的風格

有陣子我每天都在逛部落格,在看了超過100個部落格後,起心動念想實現「一卡皮箱過生活」的目標。最初是逐一搜尋「斷捨離」、「無物生活」、「簡單生活」、「極簡主義」等等的關鍵字,並從中找出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部分。

例如,我喜歡看人家把摺得很整齊的衣服擺在一起,但是對於環保方面的料理話題就還好……;像這樣,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方向。

後來我也想開始分享訊息,所以就開設了部落格「魔法使的簡約生活」,分享了自己如何將物品減量的過程、斟酌後購買的物品、當下的感想、參考的書籍等等。仔細想想,部落格就是我的「輸出」管道。

和寫在筆記本的時候不同,這種對外公開的文章有機會獲得迴響,幫助人從中找到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原本覺得自己的物品數量很普通,分享到網路上後,收到「哇~你的東西好少」的感想,就會發現自己的物品數量真的比一般人少很多。

自己的定位與風格中,有一部分是透過比較才感受得出來的,必須和周遭人做比較,才能明確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必須有比較對象,才會凸顯出所謂的「自己」。因此部落格對我來說,是釐清自己思緒的必要場所,所以我未來也打算認真寫下去。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