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不斷點新聞、反覆滑手機....你看的是資訊還是焦慮?心理師教你「這3招」安頓心情

一開始先說個段子,是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梗圖:

有個人說:
「我剛剛去醫院檢查了。」
「醫生說不是(武漢)肺炎。」
「是肺癌末期。」
「虛驚一場。」

可以把這當做一個笑話一則,但我覺得它是完全呈現出大家對於武漢肺炎的恐慌:在心裡面的焦慮與恐懼,已經遠大於現實層面上,可能會帶給你的危害。

一、你吸收到的是資訊?還是焦慮?

在這個資訊爆發的年代,發生任何一件重大事情,很容易會被反覆拿出來曝光、強化、反芻。會引發你情緒高張的媒體,就像是毒品一樣,反覆地觀看,你會無可自拔。一則又一則的新病例、武漢當地物資被搶售一空、感染人數的飆升,每個訊息都是在累積內在的焦慮與恐懼。

為什麼我們會對於這些訊息如此上癮呢?因為強烈的情緒張力讓我們興奮,再加上看了很多資訊,也會讓我們擁有「控制感」的錯覺。

當然裡頭不乏一些重要的資訊,例如,口罩流向、如何正確地抵禦這次的病毒:「病毒不怕熱,但怕酒精。」「只要身體健康,便不用太擔心被感染。」「只有長時間、密閉空間、親密接觸,才可能會被感染。」「因此戴口罩之外,更重視洗手、消毒,提高自己免疫力。」

然而當你發現,接收的這些訊息,除了獲得「必要」的資訊之外,而你的情緒也深深地受影響時,請跟著我做1件事情:「關掉手機、關掉電視、關掉收音機,讓自己離開這些資訊一下下。」否則你接收到的,已經不再是資訊,而是「焦慮」了。

二、你在恐懼什麼? 死亡與失控。

在我的新書《闇黑情緒》裡頭,提到「恐懼」有分成3大類別:死亡、關係、改變。

而死亡恐懼的變形有,鬼怪、疾病、黑暗、未知。而這次的武漢肺炎,在心裡的意義上,象徵的便是「死亡焦慮」。然而,回到現實層面上,在台灣所有確診感染的病例裡頭,並沒有任何一個人死亡。

但是在我們心中,武漢肺炎代表著:「如果我感染上的,我將會死!」的死亡恐懼。

因此,最近的這種口罩搶售一空的現象,除了排除一些不肖商人意圖謀利之外(政府也有立法管制不當謀利),更多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在我們心中感覺到:「如果我沒有口罩、沒有酒精,我就沒有任何一點武器,能夠保護我自己了。」

這種「什麼都不能做、無能為力」的感覺,會讓我們感覺非常非常的失控,也因著這些失控,我們便拼了命地想要去找到一些「可控」的事情,例如:「我擁有一整盒的口罩」。

這是一種集體潛意識裡頭對於死亡的恐懼大爆發,當然也跟幾年前SARS在我們台灣人民心中流下來得集體創傷創傷有很大的關係。

三、 這段時間該如何在心理自我照顧

我並不是醫學或生理的專家,我也只能跟大家一起關注著最新的消息,然而我是心理的專家,因此我有幾個心理上自我照顧的重點要提醒大家:

1.記得區辨什麼是「資訊」,什麼是「焦慮」

怎麼判斷這兩者?你可以反觀自己的心情:如果當你看了之後,心情越來越不平靜,但又不可自拔,或許那就是焦慮。但若感覺到有一些東西了解之後,感覺比較平靜,或許就比較偏向「資訊」。

例如,最近蘇貞昌院長發的影片,對我來說就滿有安定人心的效果:

2.安頓好自己的心情,能提高免疫力,做出正確判斷

人在恐懼的時候,我們很害怕,我可能會對於沒有辦法販賣自己口罩的便利商店店員責罵(攻擊反應),我們可能會氣政府官員辦事怎麼不夠力,但其實我們可能是把內心的「恐懼」,丟(投射)出去到外面的人,找一個人怪罪,這樣我們心裡面會覺得好過一些,但這麼做,其實沒有辦法真正地解決現在缺口罩的這個困擾。

人在焦慮的時候,也會拼了命地想找到一些確定的東西,例如在武漢地區,有好多人因為擔心自己感染,拼了命地衝向醫院。

但是現實的狀況是,醫院的醫療資源已經不夠。不只如此,即便原本是沒有感染肺炎的人,甚至有可能因為「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而這個空間叫做「醫院」,反而讓自己有更高地機會暴露在危險底下。

所以過度的焦慮,會讓我們做出錯誤判斷。而長期在高張力的情緒底下,人的免疫力也是會下降的。

因此如果你想要平安地度過最近這段危機時期,記得:離開帶給你焦慮的煽動性資訊、安頓好自己的心情,只要做出合宜、適當的自我保護與照顧行為;穩住自己心情與角度,才更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出正確判斷,保護好自身與家人的安全。

本文獲「心曦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邱淳孝」授權轉載,原文:關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在心裡上如何自我安頓?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劉宣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