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姑在家中掌權,妳的感受是什麼?」姑嫂情結難解,心理師:你真的不用一再妥協,請先問自己3個問題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黃之盈2020-05-05

「大嫂,難得一起出來玩,就不要包成這樣了吧!」
「喔喔!」她應了一聲,脫下帽子和大家一起頂著烈日,在名產街上買東西。
「媽,這個好吃,一定要買!這個也是!我包起來等等車上分。」小姑轉身跟婆婆開心地說著。這是小姑對婆婆的撒嬌,也是她一直以來都很羨慕的母女親暱畫面。

每一次的家族旅遊中,她的小姑總是嘰哩呱啦地講個沒完,平常也是如此。在家族中,無論是家裡的日用品添購、水果採買、灑掃分配,乃至於所有團購項目都是她在張羅和分配。每個人除了倚賴她,也怕她,因為一旦不按照她的意思、不接受她的好意,她就會在背後說你的不是!

而她進到這個家,早就偵測到這顆風向球,所以,她對小姑的態度都是直接妥協,凡事都由小姑說了算,也不假思索地百依百順。

婚前如此,當然婚後也是如此。生了孩子之後,她們之間的互動也沒有太多改變,直到孩子面臨要上哪間幼兒園、課後班補習等問題,她和先生討論後,先生又與婆婆和小姑商量,原本同意的事情,往往就在跟家人討論過後,態度丕變,例如「認為這樣做很浪費錢」,想要她以最輕鬆節省的方式在家帶小孩就好。當她不死心,再度跟先生溝通時,先生居然覺得她「怎麼變得這麼有意見?」

到此刻她才發現他們夫妻是無法自己做決定的,通常公公、婆婆、小姑都會有意見,同時,這些意見也會左右先生的想法,而她自己,在一貫的屈就和溫順之下,早就讓渡了母職和夫妻的決定權。

她嫁給了先生,卻也嫁給了一群會不斷干涉他們夫妻決定且很有意見的人。

她羨慕小姑可以無限上綱地在家裡掌權,也發現過去只要小姑出現,她所有的意見就會退卻,講好聽點是忍讓,講難聽點就是沒自己的想法。這樣被牽著鼻子走的心態,讓她感到矛盾和壓抑,卻也安全和熟悉。

過去在家庭中的角色,為她的現階段人生埋下伏筆

在家中,身為老么的她,和哥哥是不同爸爸生的,媽媽常常跟她說:「哥哥很可憐,他沒有爸爸了,所以他要什麼,我們就給他。」「不要跟他計較。」「他已經沒有爸爸了,難道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慘的嗎?」所以小時候的她,對哥哥總是充滿憐憫。家人買的水果,都是哥哥愛吃的;親戚送的玩具,都是哥哥先挑,她也習慣當個無聲的女兒,不能有計較的聲音;才剛進入青少年時期的哥哥,就可以買名牌包、名品鞋,但她只被允許買菜市場零碼貨⋯⋯媽媽對哥哥的好,建立在彌補遺憾的心態上,並要她接受和忍讓。她每一瞥見心中的不平衡,就要告訴自己:「哥哥很可憐,媽媽這麼做是出自於對哥哥的補償,只因為他『沒有爸爸』,所以不要這麼計較。」

她明明知道哥哥對她的態度非常跋扈無理,在內心也常感到壓抑和失寵,但媽媽的話她全吞了進去,因為她知道如果不照做,媽媽就會很難受且對她失望,而哥哥的處境和存在也會更落魄。「不管怎樣,我有爸媽,有什麼好跟他計較的呢?」對於壓榨她的人,她總是百依百順、想盡理由合理化,無視心中的不甘,甚至還會對自己心有不甘的念頭有罪惡感。這樣的心境,直到和先生的溝通、孩子的教育及生活都不斷被干涉,才發現她的凡事讓渡,並不是高尚的美德,而是對母職身分的全面失守,更顯現她長期對強勢跋扈的人,沒有任何抵抗力!到頭來,兩面不是人,孩子怨她沒有主見、先生再也不介意她的觀點,她覺得懊惱,卻不曉得該怎麼扳回一城,小姑依然故我地插手家裡大小事,她感到生活被滲透和侵蝕,卻沒有反駁的餘力!

全面失守不是一朝一夕而致,是千朝萬夕累積而成

我們的日常組成了人生的風貌,在諮商中,我常常會和當事人一起討論她的生活樣貌,因為「人生風貌的形成」跟「地表風貌的形成」很類似,每一個今天,組成了每一個明天。每一天都是由一時一刻的風吹、日晒、雨淋組合而成。所以在諮商中,我會跟來談者討論生活的重要細節,以及過去的經驗,例如:
「當妳的小姑在家中掌權時,妳的感受是什麼?」
「過去曾有過這種負面又熟悉的經驗嗎?」
「過去的經驗又是怎麼讓妳有凡事要退讓的信念呢?」
「當妳面對別人比妳堅持或強勢時,妳都怎麼辦?」

對一個人過去的生活細節多做採訪,這個人的生活樣態和人生角色就會立體起來。當她告訴你,她愛媽媽也愛哥哥,她給愛的方式就是「不爭」,當她不爭,哥哥就會在家中有某個權力位置;當她不爭,她就會被家人珍惜和顧慮;當她不爭,就可以幫助媽媽消彌對哥哥的罪惡感;當她不爭,爸爸反而會給她更多寄望和資源,你就會發現她從「讓渡主權」之中去「要到更多」,化明為暗地去爭取和父母的親近,這是一種人際的交換,也是她人生中的決定。

當用這個理解去看「不爭」的信念,眼前這個人的故事就變得豐富了起來,「不爭」這個想法,是她的生存之道,而且原生家庭也默許她這麼做,檯面上的她看似柔弱、沒主見,但這卻是她在這個家庭生存下來的最佳策略!

人際歷程理論取向關注:「過去的生存策略是沒有問題的,這也許也是他當時存活下來的重要決定和最大資產,但問題是在目前的生活處境下並不適用,正因為不適用才出問題,所以需要改變策略。」

人際歷程治療學派也主張每個人都是健康的人,只是換了環境,不懂得變換策略,所以卡住了。過去的人際策略是怎麼起作用的,現在都不再適用。過去的美德,到了現在可能就會變成一把殘酷的利刃,讓人在此時、此刻、此地受困。

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認為我們在童年時期,透過日復一日且一再重複的親子互動,發展出一個人的人格和自我系統,在引發焦慮的親子互動中,養成個人的人格樣態,建構人與人的關係。她的討好和壓抑行為,在童年被父母默許且維持著,而她也從中維護了對家人之愛,但是,在現階段顯然不太適用,因為討好和壓抑讓她失去更多對生活的主導權,也失去先生和孩子的信心,她的生活遇到新的情境是「被過度介入」,而她如果再不出意見,生活就會持續被支配,也有可能失去家人之愛。

給心情一個歇腳亭

閱讀至此,我們一起停下來,閉上眼睛想一想:
1.你在家裡是排行第幾呢?
2.家人給予你怎樣的期待?
3.家裡最常出現的氣氛是什麼呢?

為什麼要做這些回想呢?因為一個人的幼年期,就是在家庭裡面度過,無論你的家庭有多少成員、是不是親生的,是否為長輩親友帶大或是在育幼院裡長大,每一天、每一刻被對待的方式和回應世界的方式,交織出一首又一首的樂曲!如果你的人生是一首交響樂曲,你會為這個樂章下怎樣的主題?會在哪裡畫上休止符?會怎麼命名這整首曲子呢?

生命的起伏就如同曲目的高潮迭起,有起有落,過去的一切都為了現在扎根,現在的困境雖是刺眼的陽光,但也帶領你往更高的領悟裡去,閉上眼睛,感受此時此刻即將要蛻變的自己,困境將帶領我們領略更高的悟性!

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不必質疑過去活過的路,因為過去可以留守也可以被經過,現在我們盡力去看懂新的地圖,學會使用新的抵達工具就好。如此一來,你會發現,自己時時刻刻都活得很好!

書籍介紹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作者:黃之盈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01

作者簡介
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關係療癒專欄作家、創意玩生涯專欄作家、「DoGoCard青少年生涯自我探索媒材」提案發想人,致力於關係和家庭議題,至今已舉辦逾百場的公開分享會、演講與工作坊。

著有《從此,不再複製父母婚姻:35種練習,揮別婚姻地雷,找回幸福》《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

「我始終相信:『當一個人有機會被聽懂,他將不再感到瘋狂。』
當你允許自己活出原本的樣子,才會允許別人也活出自己的樣貌。
如果你能從我的文字中,感受到一點愛、一點溫暖、一些寬慰,請帶著這股力量,回去好好過日子!」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劉宣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