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收費上限風暴》林秉鴻醫師:只要做「這件事」,台灣所有健保問題全都可解!但健保署有這膽量嗎?

台灣最近醫療界發生了2件大事:

  1. 幫醫療人員爭權益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工會理事長詹智均醫師,被醫院無理由解職
  2. 健保署以杜絕以醫材養醫為理由開始設自費醫材的上限

這2件事情,其實都來自於同一個原因:台灣健保給付價格連正常一半都不到。這因素導致醫療人員過勞、醫院也賺不到錢,只能「以藥養醫」、「以醫材養醫」,甚至是「以停車場養醫」、「以美食街養醫」,運用各種手段維持醫院運作。

要解決健保沈痾,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台灣人民又要便宜又要效率的陋習,將看病的等待時間延長1倍即可,而這只不過是相當於國外看診的正常等待時間。

事實上,目前健保訂定價格早已經嚴重偏離市場機制,即商業醫療保險的DRG(論病計酬支付制度)方式的一半不到。商業保險公司給付是由保險精算師精算出來的,無論是外國與本國保險人來台灣辦醫療保險,支出都按照這個機制。

我不是說我今天想要賺2倍,而是配合「各別醫院保障預算」與「病患等候名單」,將看診人數、開刀數統統壓在一半以下,然後讓病患等待天數延長1倍以上,我們的工時就可以減低,護病比將能夠提高。

這將能解決台灣醫護血汗的根源——過低的醫療價格;如果醫療價格能夠調成2倍,那等於是將現成人力多1倍出來,而且讓僑民不敢回台灣看病,因為變貴然後時間要等很久排不上,光只要這樣子改革,台灣健保就能算很好了。

台灣健保用「支付點數」與傳統論量計酬 (fee-for-service)的制度下完成了包山包海,而且經由多年的降低成本,早已經將醫療價格壓至正常價格的1/2。這一點得要先解決,否則用「保險免賠額(Deductible)」根本徒勞。

除非,這個「保險免賠額」高到嚇人,這次的武漢肺炎就是最好的例子,死亡威脅比要自費還有用,也證明了台灣民眾的醫療真正需求並沒有那麼多,病患等候名單是完全可行的。因為健保的「額外自費(Out of pocket)」與「保險自付額(Copay)」幾乎可以忽略,病患不會受到醫療價格調成目前的2倍的影響,只有等待時間延長1倍而已。

用個簡單的公式就可以解釋一切:營收 = 平均客單價 X 來客數(1 = 2 X 0.5),醫院營收不變,但來客數可以減去一半,則台灣所有健保問題可迎刃而解。只是,健保署有這膽量嗎?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呂宇真

醫勞盟

醫勞盟

查看全部

醫勞盟及其醫師們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為臺灣的公益性社團法人,是一個主要由醫師及護理師自發組成的醫療改革組織。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