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教授研究山林30年,邊看照片邊掉淚:「我真的這麼厲害過嗎?」夫妻花3年靠「這方法」逆轉記憶衰退

醫病平台醫病平台 撰文者: 郭文好2020-06-19

自從在醫病平台發表了文章(醫病配合之我思)之後,陸續接獲因閱讀該文而得到啟示及鼓勵的回應。當初將我與先生住院1年的經歷公諸於世,不是要討讚,也不是要得到同情,只是想給個借鏡,或許能提供大家參考。我熟悉的還是屬於我歷經的一切,以下所談或許只是個案,但仍希望能有助於人。

外子一生從事森林生態的研究,跑遍全省各地,除了沒下海外,台灣全走過,五岳三尖、中央山脈、大小山丘,他不僅用雙腿走過、用雙手採集過,還用鏡頭留下珍貴的見證。最可貴的是,他曾一張張親筆繪下地圖供後人方便依循;由於工夫下得深,早練就一看山形就知是那座山了,能直呼其名,識山如辨人。

如此生活讓他身體鍛鍊得比常人強,平日鮮少生病,所以這次生病是敗在抽煙,他的煙齡長達30年

2001年11月26日口腔癌手術。2013年分別在11、12月做了心導管裝支架及切除右肺上葉肺腺癌的手術。2014年因後續化療不適,引發敗血性休克險些喪命,四進四出加護病房,住院355天才脫離困境。集眾人的努力及他本人鋼鐵般的意志,讓他存活了下來。2015年2月5日出院,再幾天將滿3年。3年來,我曾作文多篇分享友人,報告近況兼傳經驗心得。但重點都放在身體的復原進展,不敢涉及心智層面。

醫師及我們共同的努力下,經1年的休養,陸續脫離輪椅、拔除氣切管、走出戶外、與常人一樣進食。體力的恢復雖慢,但一直是向上的趨勢。我非常小心,訪客的約束、外出時條件的要求(氣候、空污、地點選擇)、他身心的現況等,都要注意。每次有異於常態的生活後,隔天會特別觀察他的精神狀態及體力,如是否啫睡等,可供自己參考。

果然保守的休養,讓他逐漸提高生活品質,也沒出大意外、沒生小病。較費心的是心智問題。常人看不出異狀,但共同生活超過40年的我知道,我等著他回來。

他是很標準的學者,平日就寡言,躺床1年,從幾乎什麼都失去到慢慢有體力。光學起床坐床沿就用了1週的時間,第一次站立只維持6秒,用2個月的時間學會用助行器走路。他的努力,看了心疼又動容!而我能做的就是忠心的陪伴與鼓舞!

專心在養生鍛鍊,他更寡言。家中只有我倆,我盡可能與他對話,日常生活的報告、看經的心得、都是我的話題,他只有聽,很少回應。如果問他,他的回答大多是:「不記得,不知道。」可想像他的沮喪之深。

原本叱剎風雲的人物,現在連今夕何夕都想不起來,更別談早上吃過什麼、剛剛電視的劇情內容等;他真的活在當下、只知當下而已。生病前常看的電影台、連續劇成為拒絕往來戶,因為記憶有限,看到後面早已忘了前面的劇情。

沒辦法讓他自行服藥,他記不清藥名,無法辨識配對藥與藥名。我很擔心他是否就此失智,又怕我的不安會影響他。只能力求自然、平常心、樂觀,要求自己:做,就對了!

他在生病前曾做過很多休閒的簡報檔。大多是報導台灣的美,兼或介紹植物及其生態。我用這些當媒介,希望能喚回他的記憶,沒想到他全然忘記。連這些他花心血從拍照、收集資料、編輯、寫作為文,還從網路找尋適當的音樂加以配製、使整個檔案顯得圖文樂都具備的精心之作,他看了問我是誰做的、背景是哪裡?

當我據實以告時,他哭了,被過去的自己所感動,說:「我真的這麼厲害過嗎?」每個檔案都有故事,8、9成都是我們攜手同行的。我一一的回憶陳述。

這種檔案約有40多個,他一有空就回顧,幾乎都是邊看邊掉淚。忘了就問,我從不覺得煩,能多詳細就多詳細的解說。到他身體可以承擔時,我開車讓他舊地重遊。沿途他睜大眼,問我:「這是那裡,我好像來過,可是想不起來。」我邊開車邊解說,他似懂非懂。

1
2
單頁閱讀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查看全部

醫病平台

由老、中、青醫師及非醫界朋友發起的「醫病平台」,期待藉此促進醫病相互理解,降低醫病認知差距,減少誤解及糾紛,找回醫病之間尊重與信任的美好。期改善醫師診療行為、民眾就醫態度,進而帶動改善醫療政策、環境及品質。歡迎各界踴躍投稿、討論齊進步。歡迎賜稿!

如蒙賜稿,請寄:DrPtPlatform@gmail.com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