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悶熱流汗,太冷也會讓你的「異位性皮膚炎」更嚴重!過敏科醫生教你4招保養,避免皮膚搔癢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閔雅琳2020-07-02

醫生,這是過敏嗎?

案例 CASE
出生6個月的羅琳來注射定期預防針。是個有著豐滿的臉頰,眼睛漂亮,笑得可愛的孩子。但是今天臉頰卻明顯地左一塊紅、右一塊紅。我用手輕輕地一碰,本來就十分擔心孩子皮膚的羅琳媽媽,開口問我:「醫生,這是過敏嗎?」接著她含糊地說:「聽人家說在滿周歲前,無法確定到底是不是過敏⋯⋯」

因為孩子的皮膚問題而來到醫院的父母們,總是問我:「這是過敏嗎?還是胎熱呢?」。胎熱,是在《東醫寶鑑》中提到的概念,統稱滿周歲前孩子的陽性過敏性皮膚疾病。換句話說,孩子的皮膚只要有點問題,大多會被歸類在胎熱。胎熱是東洋醫學類別中的韓醫學名稱。所謂的胎熱,包含了汗疹、過敏、口水疹(註)。

我們來看看其他類似的用語。汗疹,是容易出汗的部位,汗排出不順導致皮膚變紅的疾病。尤其好發在肉比較多、接觸重疊的部分,衣服穿太多太熱時也會產生。

口水疹是孩子流很多口水,在嘴周圍形成的皮膚炎。可以視為因口水中的成分所造成的接觸性皮膚炎。若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也可能因副食品中的成分引起皮膚炎。


汗疹:汗水無法順利排出,皮膚變紅的皮膚疾病。
口水疹:孩子流很多口水,在嘴周圍形成的皮膚炎。

接著我們來仔細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概念。

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疾病的其中一種。代表性的過敏疾病有食物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過敏性鼻炎,往往會隨年齡增長而照順序出現。過敏疾病往往具有強烈的遺傳性,即使不是異位性皮膚炎,只要父母有任何一種過敏疾病,孩子也患有過敏疾病的可能性很高。換句話說,爸爸的鼻炎可能遺傳至孩子身上變成異位性皮膚炎。許多案例是小時候患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就好了,但成人後持續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案例也不少。異位性皮膚炎容易因環境上的因素復發,所以持續性地保養、環境維持很重要。

異位性皮膚炎診斷基準

3項主要標準

●搔癢
●典型的皮膚病變模樣與分布
-未滿2歲。臉部、身體、四肢關節的外側
-2歲以上。臉部、脖子、四肢關節的內側
●孩子有其他的過敏症狀,或是家族中有患有過敏(或曾經患有)的親屬
-過敏疾病:食物過敏、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14項次要標準
●皮膚乾燥症:皮膚整體來說很乾燥
●白色糠疹:臉上、脖子、身體上出現如同癬般的白色斑點
●臉色潮紅或是蒼白:臉變得很紅或是很白
●眼部周圍出現溼疹或暗沉:眼部周圍出現紅色且粗糙的溼疹,或是皮膚變得暗沉
●耳朵周圍出現溼疹:耳朵周圍發紅且粗糙,或是耳朵下方撕裂、流血
●唇炎:嘴唇周圍發炎
●非特異性手、足皮膚炎:手、腳上出現非特定情形的皮膚炎
●頭皮屑
●毛孔角化症:皮膚像起雞皮疙瘩一樣突起、粗糙不平
●出汗時搔癢症:流汗後皮膚搔癢
●皮膚劃痕症:用指甲輕劃皮膚後出現白痕
●即時型皮膚試驗陽性反應:皮膚點刺測試有出現反應
●血液中IgE增加:血液檢查IgE的數值高
●皮膚感染症:容易感染膿痂疹、白斑病類的疾病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