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好不了,原來是因為你「穿錯衣服」!尼龍、緊身衣...還有這4大關鍵讓你不吃藥就可改善

疾病百科疾病百科 撰文者: 呂宇真2020-07-10

異位性皮膚炎指的是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嬰兒濕疹、過敏性濕疹,其成因與遺傳有關。異位性皮膚炎是小兒科醫生最常診斷的皮膚病之一,也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8%~10%,患者中大約有6成會在1歲內發病,3成的病人則會在1到5歲之間發病。

醫學上可將異位性皮膚炎區分為外因型和內因型。外因型患者的血清中有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大部分的外因型患者是20歲以下兒少;內因型患者則通常年紀稍長,其病情的嚴重與過敏原較無相關性,其中有1/4-1/2的患者會併發氣喘,3成的患者則會併發過敏性鼻炎。

不只搔癢、紅疹 嚴重小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症狀包括癢及皮膚乾燥,外觀上呈現如濕疹、紅疹、脫屑、結痂的皮膚變化,也可能會出現皮膚增厚、苔癬化、粗糙、皮膚顏色變深等改變。

不同年齡層所好發的身體部位也不盡相同,在嬰兒階段,皮疹和搔癢多分布在臉部及身體的伸側;到了兒童期,則好發在頸部、腋下、肘窩、膝窩等身體曲側;至青少年及成人期,則好發於手肘窩、手腕、頸項、膝窩、前胸部、足關節等部位。此時期的局部皮膚苔癬化可能會更為明顯,同時可能也會有較厚、較粗、膚色較深的狀況出現。

患者常因為搔癢不止,而忍不住去抓患處,嚴重可能會導致皮破血流,若傷口出現細菌感染的問題,可能會有焦糖色的結痂,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除了吃藥、擦藥 患者還可嘗試「光照療法」

根據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報導,醫學上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如下:

1.外用藥膏治療

類固醇藥膏針對發炎的病灶能達到較好的控制,醫師會根據病患部位與範圍選擇不同強度的藥膏,切莫自己買藥長時間亂擦,以免產生副作用。

2.口服藥物治療

當外用藥膏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可以口服抗組織胺止癢,若同時有細菌感染就必須加上抗生素治療,對少數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住院治療,醫師會開立口服類固醇,免疫製劑療法等。

3.紫外線光療法

針對慢性反覆性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可透過一週照2至3次,一次約5分鐘的紫外線光療法,能有效改善皮膚病灶,並且減少口服藥物治療劑量。

從飲食到洗澡 改變生活習慣有助改善

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最主要的食物過敏原是蛋、海鮮如蝦、蟹、花生等堅果類、牛奶、小麥等。嬰兒在1歲前要避免食用會引起過敏的食物,不只建議寶寶不要吃,媽媽在懷孕第3期及產後餵奶期間,也要避免食用致敏食物。另外爸媽也要記得,如果寶寶對牛奶過敏,可改餵食市售的低過敏奶粉取代配方奶粉,以上方法可降低新生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

除了飲食為可能的過敏原之外,塵與灰塵是環境中最常見的過敏原,因此患者一定要保持居家的清潔,避免家成為過敏原的集中處。家中若有養寵物,也要注意寵物的毛也可能成為過敏原之一。

生活習慣也是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建議患者盡量待在溫度適宜的地方,如果過度流汗,要盡快擦拭乾淨,因為流汗會誘發患者的癢感。另外,盡量穿著輕便的衣物,也不建議穿緊身衣,衣服材質避免選擇尼龍、聚乙烯類或是毛衣,盡量穿棉質或蠶絲類衣物替代

在清潔身體方面,要記得避免過度沐浴,包括使用皂性過強的清潔產品,避免使皮膚更為乾燥,使用中性或溫和的肥皂,可幫助減少清潔時皮膚水分的散失。水溫也需控制得宜,水溫過高會破壞皮脂膜,進而降低皮膚防禦力。當洗完澡擦乾身體時,小心不要用揉擦的方式,而是用毛巾輕拍身體的方式。最後要記得定時塗抹保濕乳液或凡士林,有助讓皮膚維持保濕的狀態.同時也可幫皮膚打造健全的天然屏障。

最後是心情上的調適,壓力也會惡化患者的症狀,因此父母應該替孩童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壓力源,例如家庭的父母或手足衝突、與同儕的關係、課業壓力等等,建議適時替孩童患者安排有助調劑身心的放鬆活動。

若是成人患者,則須注意調適自身的生活壓力以及焦慮,如此一來可有助症狀改善。

參考資料: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高醫醫訊〈成人異位性皮膚炎〉
嘉基兒童醫學部〈異位性皮膚炎〉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寶貝癢癢為哪樁? 淺談異位性皮膚炎〉
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癢 啊!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從頭到腳的疾病一次蒐羅,給你最完整的疾病知識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