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流刺激某個區域時,手腳會動,便可知手腳受到電流的刺激。這樣逐步了解大腦與身體各部位的對應關係。動手術時小心不要傷到該區塊。皮質小人的身體大小比例,與運動區、感覺區的面積大小互相呼應。身體相鄰部分,則呈現規則性的排列。
粗體:只要活動手指,就能刺激腦部很大區塊
我們用「腦磁圖」檢測嬰兒感覺區的功能對應圖,看看「用整個手掌握東西」時,和「用一根一根手指拿東西」時,有何不同。
「腦磁圖」顯示,當大腦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會產生小小的電流。電流流過,產生磁場(程度約地磁場的一億分之一),可以用超導感應器偵測到。「腦磁圖」以 2 或 3 公釐程度的精密度,推斷大腦活動的場域。
檢視腦磁圖,我們發現,「用整個手掌拿東西」的嬰兒,較多手部皮質小人尚未發展完成;而可以「用一根一根手指拿東西」時,皮質小人相對發展比較完整。我們也明白,配合幼兒運動的發展,當他們會使用一根根手指時,大腦感覺區的地圖跟著成形。
值得注意的是,五根手指和手掌所占比例甚大,幾乎占了整個運動區的三分之一,感覺區則占了四分之一。由此可見,大腦給指尖下達很多命令。大腦不只下令身體各部位運動,當身體各部位接受到刺激時,也會傳送到大腦的對應部位,使該部位產生變化。換句話說,動動手指就可以刺激腦部很大區塊。不只嬰兒如此,大人亦同。
盡量使用平常少用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
仔細觀察皮質小人,運動區裡面以拇指所占範圍最大,然後是食指。因此「用拇指和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可以刺激平常沒有用到的大腦運動╱感覺區。由於完全不用食指和拇指是很難做到的,各位要不要試試不用食指,改用「拇指和小指」、「拇指和無名指」、「拇指和中指」拿東西呢?
多使用平常不用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對於活化大腦可說是最有效的運動了。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