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叫救護車2萬起跳,台灣竟免費!跌倒、手受傷都叫救護車...急診科醫師告白:「輕傷搭救護車」下場為何更不安全?

為什麼「小心一點,我們叫輛救護車」會害死人?我們每天經常聽到街上救護車來來去去,「喔伊——喔依——」的聲音此起彼落。台灣因為消防局的救護車幾乎都是免費的,我們民眾的使用率相當高。有一陣子,每年台灣的救護車出勤次數,甚至逼近百萬車次,跟人口數比起來這樣的使用率是非常高。

幾年前,我曾在一間醫院急診外傷科待過,服務的區域包涵一部分偏鄉地區。那天,像平常一樣忙碌的早上,市中心來了一些機車車禍、走路跌倒的患者,但是距離20公里的郊區送來一名機車事故傷患(傷勢不重,可以自行走下救護車),初步檢視後,發現只有一些雙下肢的擦挫傷,頭頸胸腹都沒有明顯嚴重外傷。

我詢問救護車司機:「這種輕傷患者,為什麼要送這麼遠到我們醫學中心來?」他很無奈的說,因為處理的員警希望能夠有消防局的救護車,將患者送到大醫院來檢查詳細一點比較安心。但,急診室有時候很忙,也不可能檢查多詳細。我們只能請護理人員幫他手腳換換藥、冰敷,請他在診間外面座位坐著等,待會沒事就讓他離院。

在忙著處理其他急診外科病人的空檔,有一位年輕女子帶著一位大約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走進外科急診 ,手上纏著一面橘色、一面淺藍色的軟式夾板。這看起來,應該是消防局救護車的配備。

「怎麼啦?妳是他的......?」
「我是他的導師,這個是我們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他跟同學在打躲避球時不小心被推倒,左手有一點疼痛,希望帶到大醫院好好檢查一下。 」我觀察,小學生外表沒有明顯腫脹變形,我打開橘色可塑性夾板檢查患部,也都還好只有一些輕微挫傷,手臂並沒有明顯變形;初步檢查了一下,手腕功能還好,活動還算正常,應該沒有骨折。

但是,我看到這個橘色夾板心想,這理論上應該是由消防局的緊急救護員所提供的,怎麼沒有看到的消防局弟兄進來交接這小朋友呢?

「不是有消防局的人送你們來嗎?怎麼沒有看到他?」
「喔!他先走了!他一路上聽到無線電一直廣播說,有人意外墜樓,一直要他過去載。可是他又得要載送我們到醫院來,所以他就一直在通無線電。他剛剛送我們到醫院急診檢傷站後,簡單填了資料,他匆匆就又上車走了!」
「喔!是這樣子喔,我以為現在都不用跟醫師交班了呢!」

大約半小時後,我聽到救護車警鈴聲,這次似乎聽起來非常緊急,警鈴聲似乎速度非常快,逐漸靠近醫院。一下子就是煞車聲,緊急地停在我們醫院的急診門口!

「OHCA!外傷OHCA!」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到院前心肺休止,音似「歐卡」)指患者在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但不代表死亡。
聽到這樣的喊叫聲,急診裡一群醫護人員馬上往門口衝,「外傷歐卡怎麼沒有事先通報?」
「我只有一個人我怎麼開車又同時通報?」
「怎麼會只有一個人出勤?」
「沒辦法啊大家都要叫救護車啊!阿婆走路不方便也要叫救護車,國小同學打球摔倒也要叫救護車 ,我們救護分隊位置比較偏遠,不是市中心,怎麼可能有這麼多人力,有這麼多車子,可以派?我就是剛送完那個打球跌倒的學童,又衝回去載送現場這一件。因為距離較遠,出發的時候還似乎看到他有一點氣息,路上就沒有漸漸沒有了......」

我望著眼前一具冰冷、血液幾乎流乾的蒼白屍體,只能無言嘆息。

台灣醫療資源的確非常便宜,在國外,你打個電話叫消防局救護車,可能就要700元美金起跳。也因此,在美國不是非常嚴重的疾病,多半不敢隨便打電話要求派救護車。 就算打了,派遣救護車到了現場,緊急救護員也會察看一下傷病患情況。

如果不是太緊急嚴重,也會轉由民間派遣救護車出勤,因為醫院的救護車要隨時為那些嚴重疾病生命垂危的民眾來準備,不能浪費力氣載送大量輕症患者到醫院急診,影響緊急醫療工作進行。

上面所述的故事,是多年前在偏鄉的真實案例。現在應該有些改善,但是台灣2300萬人口,每年居然出動將近100萬次的公家免費救護車,看在美國人眼裡無疑是濫用。這樣直接的結果是,民間救護業務受到排擠,緊急救護人員每天疲於奔命,救護品質自然無法提升,淪為只有運送功能的交通工具, 這絕非全民之福。

我建議,政府應該研議制度,若是傷病情非常輕微的患者要使用救護車,應當適度收取費用,建立起「使用者合理付費」的觀念,才能使這個制度可以長久走下去。

專欄簡介_醫勞盟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為臺灣的公益性社團法人,是一個主要由醫師及護理師自發組成的醫療改革組織。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陳宛欣

醫勞盟

醫勞盟

查看全部

醫勞盟及其醫師們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為臺灣的公益性社團法人,是一個主要由醫師及護理師自發組成的醫療改革組織。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