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生管理術》過生日別讓自己只是變老!丁菱娟的「60×60計畫」教你反思人生,發掘新的自己

50+ FiftyPlus50+ FiftyPlus 撰文者: 丁菱娟2020-10-13

我有一位當人生教練的朋友今年過60歲,他為自己訂了一個很有意義的計畫,他決定邀請60位朋友對於他本人的觀察和心得,給一句話。他決定去找尋這60位朋友,問他們一句話,他設計的問題非常特別,不直接對決而是將自己當成第三者,讓朋友可以保持客觀的態度。若以我自己為例,問朋友「你會怎麼對別人介紹丁菱娟」?

雖然我與他認識不久,但根據聽過他的課以及對他的短暫接觸,我主動告訴他,如果是我,我會對別人介紹你是一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人。他接受了,點點頭謝謝。最近問他這個計畫進行得如何,他說仍在繼續。

每個人為自己慶祝一甲子生日的方式不一樣。有一位朋友作家胡語芳就送給自己勇闖世界96天18國的禮物,像我是每年訂下一年的3件事來挑戰自己。現在這位朋友「60×60計畫」來為自己開啟不一樣的下半場生命旅程,非常有意義。每個人都值得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設計一種儀式。

60個朋友用60個角度看我 一甲子的個人形象總調查

「60×60計畫」重點在於願意勇於面對自己,如果能把這些朋友給的回饋吸收、反思,或許我們可以從別人眼中的自己來對照自己所認識的自己,是否有哪些誤解,或是有哪些是自己忽略的,可以反省或調整。

但畢竟人是這麼複雜而且多樣性的動物,朋友的一句話也只是取決於某個角度觀察而已,不可能面面顧到,所以應該會有60位朋友用60個角度來看自己,也等於是為自己的個人品牌形象做個總調查。

人到中年都想做自己,可以不必為了討好別人而改變,但是我們也是到了一個自己應該深刻了解與面對自己的時刻。藉由別人的觀察與回饋,能夠更加認識自己。若真想改變,我相信那也是自己深刻反省之後的禮物,這並不容易。

人到中年,是否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60×60計畫」其實很冒險。萬一自己認知的「我」和旁人眼中的「我」大不同,會不會很震驚或是失落?

朋友說得很大器,「這是一個360度的回饋,難得有機會讓60個人去欣賞我這顆水晶球,不是很好嗎?」

我自己的見解是,要進行這項計畫不論朋友的回饋如何,我們都必須全然接受。頂多可以多問一句的是你的結論是如何觀察來的?但不必辯解。

發現原本不知道的自己 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好奇地再問他這個計畫會改變你的人生嗎?如果有,那是什麼改變?沒想到他非常正向地回答我,「這個計畫的進行就已經在改變我自己了。」

所以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進行式,我們常說過程比結果重要,而這一個60×60計畫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認為這個計畫讓他在每一次朋友回饋的分享,產生了共鳴及可能的驚喜,改變了他思考怎麼去賦予生命的意義。

這讓我想起在工作上為客戶做品牌力的分析,同樣會去訪問不同的族群去看品牌的各個面向,譬如產品、形象、視覺等等來個分數大調查,看結果和企業主認為的分數到底差距有多少。

同樣的,這個「60×60計畫」等於做自己個人品牌的大體檢,如果大部分差距很大,也可以知道原來是自己這麼裡外不一,這麼不做自己了。

人到中年,邀請朋友用360度的方式來檢視自己是一個很棒的計畫。我們人終其一生都是在認識自己和發現自己的過程,經由這樣的訪談,或許挖掘出某部分不知道的自己,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在我們既成熟又可以管理人生課題的年紀,這樣的禮物不會太沉重,來得剛剛好。

「60歲找60個人,給自己一句話」,做朋友的,請好好接招。

本文原刊登於《50+》網站,原文:丁菱娟專欄|中年後生日如何有意思?60歲找60個人,給自己一句話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50+ FiftyPlus

50+ FiftyPlus

查看全部

50+ FiftyPlus

作為「會照顧父母的最後一代,不寄望子女照顧的第一代」,未來的幸福,要靠自己有意識地規劃!
打破台灣社會討論「熟齡」的刻板印象,提供國內外真實案例在人生下半場、各種還不錯的「活法」---讓我們一起務實但不無趣地奔向未來吧。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