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甜食、含糖食物或飲料、黏黏的食物、酸的食物少吃或控制。這些飲食習慣除了孕婦本身、或是生產完後的媽媽牙齒的健康有關外,還會影響出生後兒童蛀牙的發生情況,不得不慎。
2. 少量多餐,以及喝水小口一點。避免胃部壓力過大,食物以及胃酸衝到食道。
要點三、提早預防、或約診評估
1. 懷孕前
還記得前面提及的:「美國疾病管制局衛教文章中指出,若媽媽的未經治療的蛀牙或缺牙率很高的話;她們小孩子的蛀牙的可能性,是那些沒有未經治療的蛀牙或沒有缺牙媽媽的孩子,的三倍以上。」嗎?
有懷孕計畫的媽媽,可以提早半年、一年、甚至更久,找您的牙醫師評估牙齒的狀況。看看是否有生病的牙齒需要治療?
最怕就是懷孕過程中,牙齒出狀況;這時很多的牙科治療會讓「病人、病人家屬、醫療團隊與設備環境」三方進退兩難。
2. 懷孕中
萬一懷孕過程中,出現牙痛、牙齦流血、牙肉長膿包該怎麼辦呢?
請立刻找牙醫師評估,依照妳與家人的狀況、醫療設備…等主客觀因素,給予合適「病人、病人家屬、醫療團隊與設備環境」三方的治療計劃以及處置。
例如:
有些孕婦無法久坐,或是躺在治療椅上達到可以讓醫師治療的姿勢。
或是,孕吐、噁心的感覺太嚴重,牙科器械稍微碰觸到牙齒、牙齦,就不斷作噁的感覺。
或是有些孕婦、甚至孕婦的先生、媽媽、公公婆婆、眾親屬們;對於牙科治療種種有所不同的迷思、信仰、價值觀。
我自己的經驗是:
這段期間,大多只能做到暫時或緊急處置,很多需要完整的治療時間;也許在生產完再評估。
因為懷孕有很多的因素,會影響治療計畫的決策;我自己的個人做法是採以「醫病共享決策」的精神,衡量「病人、病人家屬、醫療團隊與設備環境」,給予合適的建議。
結語
懷孕是喜悅也是甜蜜重擔,還要經歷身體上的很多變化;加上心理上的起伏。諸多不便。
孕婦口腔、牙齒、牙齦狀況的不舒服、或是疾病本身,通常比沒懷孕的時候更加倍的放大。
唯有事先預防、良好的口腔清潔、以及有問題的時候,找醫師評估,找出合適自己以及家屬的處置建議;對於懷孕媽媽、未來出生的小孩、家屬、醫護團隊絕對是四贏的局面。
本文獲「張添皓醫師的牙髓診療室」授權轉載,原文:懷孕牙齦腫、刷牙流血、口臭、牙酸酸怎麼辦?孕婦媽媽口腔健康三大常見問題與保養三要點! - 張添皓牙髓專科醫師 (dentistry.tw)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