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要預防 COVID-19 併發重症!胸腔科權威帶你搞懂「肺炎疫苗」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洪婉恬2021-06-22

國內已陸續開放接種AZ疫苗,日前美方也捐贈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 COVID-19​疫苗,但也有民眾擔心長輩接種疫苗出現不良事件或是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造成許多醫療院所都已經缺貨。這次我們專訪胸腔重症權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幫助了解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的正確觀念。

帶長輩打新冠疫苗好掙扎...

余忠仁提到,疫苗的用意是短時間內在人體產生持久免疫力,所以疫苗會加入輔佐劑增強效用,相應的就產生必要的風險,也是造成副作用的原因,因為佐劑來自化學物質,部分人體可能會對其產生反應。

「疫情流行期間,在尚未有好的藥物治療狀況下,染病風險還是滿高的,加上解封之後可能避不了小波的流行,」所以余忠仁建議大家還是要去接種新冠疫苗,而接種後的照顧原則無他,就是「多喝水」。

還沒輪到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先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嗎?

肺炎主要分為病毒性及細菌性,而肺炎鏈球菌疫苗無法直接防止新冠病毒攻擊,但可以降低被病毒及細菌雙重感染後併發重症的機率。余忠仁解釋,有些人被病毒感染後會造成「次發性細菌感染」肺炎,這是因為病毒影響呼吸道上皮細胞,使細胞功能變差,增加細菌滋生機會。

余忠仁強調,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肺炎,並非秋冬才需提防,多受個人身體狀況影響,平常就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病毒感染後次發性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因此每年政府會宣導「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獲得雙重保護,減少肺炎發生機會。而肺炎鏈球菌疫苗和新冠疫苗並不衝突,不過由於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所以建議施打時間應間隔至少14天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打?13價、23價差在哪?哪些族群建議接種?

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另其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

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種,較早出現的是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但只適用於一般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且每5-10年要補打一次,所以現在還有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適用於出生滿 6 週以上幼兒、青少年、成人與長者,台灣提供新生兒公費施打三劑(出生滿2個月、滿4個月、滿12-15個月)。

余忠仁補充,有研究指出因為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幼兒的口腔和鼻腔,所以家中孩童若有完整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則同住的成人尤其是長者,得到肺炎的機會明顯減少。「打在小孩身上,但受益的還有老人家。」

因此,65歲以上族群若未施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醫師建議第一劑先接種13價結合型疫苗,隔一年再接種23價多醣體疫苗,可產生相對永久的免疫力,就不需再補打。不過根據過往接種史,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接種建議有所差異,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提供的〈65 歲以上長者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

肺炎鏈球菌感染以5歲以下(幼兒又以2- 5歲為主,1-5歲次之)及65歲以上為兩大高風險族群,但其他不論年齡都屬於高危險群的還包括以下六類:

  •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 慢性疾病患者,包括: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
  • 腦脊髓液滲漏者
  • 免疫功能不全
  • 人工耳植入
  • 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接受化學治療者

18歲(含)成人至65歲的高危險群,依照過往接種史也有相應的接種建議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少數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余忠仁最後提醒,除了疫苗,平常保持身體健康和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是遠離肺炎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
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 

責任編輯:洪婉恬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