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李斯特菌症」?生魚片、起司都可能有!嚴重感染恐致命...你該知道的7大預防方式

國際文獻報告也指出,感染李斯特菌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良醫健康網整理2022-03-22

台灣彰化外銷至美國的金針菇竟驗出「李斯特菌」,經查後遭美方整批回收。到底什麼是李斯特菌?吃到又會有什麼影響?若不小心下肚,就可能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國際文獻報告也指出,嚴重可能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

什麼是「李斯特菌症」?

衛福部自107年起,將「李斯特菌症」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四類傳染病,一旦發現符合其病例定義者,醫師或醫事人員須於72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

此菌常見於泥土、汙水、未經煮熟的蔬菜及肉品、未滅菌的乳製品(如起司),亦可存於部分無症狀哺乳類動物及鳥類腸道,或哺乳動物糞便中。國際間也曾出現過食用遭污染的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之乳品製造的軟乳酪、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火腿等即食肉品引起的李斯特菌症病例。而李斯特菌的潛伏期長短不一,短至3天,亦可長至70 天,通常為21天。

李斯特菌的高風險群為何?如何遭受感染?

除了吃下感染的食物外,傳染方式還可分為以下3種方式:

1.食因性感染:主要傳染途徑是以食物為媒介,國內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及香脆山豬皮、櫻桃鴨捲、滷牛筋等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出李斯特菌。

2.垂直感染:可由孕婦胎盤傳染給胎兒,導致流產、死胎、早產,或於分娩時經產道傳染胎兒,造成新生兒侵襲性感染。

3.接觸感染:病例數少,如新生兒直接接觸李斯特菌,或獸醫、畜產工作者接觸動物、家畜排泄物而感染。

另外,據衛福部資料顯示,一般健康狀態良好者不易遭受感染,但孕婦、新生兒、年長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器官移植患者、癌症患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洗腎患者及糖尿病患者等)是高風險族群。

感染李斯特菌的症狀是什麼?

1.免疫力低下者:主要呈現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以腦膜炎、腦膜腦炎較為常見)等侵襲性感染的相關症狀,如: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混淆、失去平衡感、痙攣等。

2.孕婦:多僅呈現類流感症狀,但孕婦感染後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

3.新生兒:感染後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可能出現發燒、皮膚紅疹、活動力變差等症狀。

4.一般免疫力正常族群:多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李斯特菌如何預防?

李斯特菌症目前無疫苗可預防。由於其主要是經由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而感染,且李斯特菌於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因此,熟食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包括:

1.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2.處理未經煮熟的食品後,需澈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3.牛肉、豬肉或禽肉等肉類應澈底煮熟。

4.分切瓜果後應儘早食用,避免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或冷藏超過保存期限。

5.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

6.對於易腐敗的食品(如:海產、禽及畜肉類等)及即食性食品(如:分切的生鮮蔬果、涼拌蔬菜及肉類等),宜儘早食用完畢。

7.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食用低溫保存之肉醬、即食肉類加工品(如:熱狗、煙燻海鮮)、即食食品(如:先行製成並存放供人即食的生菜沙拉、三明治或壽司)、剩菜及未經滅菌程序的乳製品等;若要食用,應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處理食物時,應避免熱狗等即食肉類加工品的汁液接觸到其他食品、食品器具、調理食物的平台及器具,並於處理後澈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責任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