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從慢性發炎開始!台大醫院院長:貧血、嘔吐,已是中晚期...胃癌症狀、篩檢及如何預防,一次解析

胃癌會被早期發覺,通常都是健康檢查做胃鏡時被發現。因為胃癌的早期症狀,可能只有上腹痛較為明顯。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2022-03-24

1.胃癌的成因為何?
2.胃癌的症狀有什麼?
3.胃癌要如何預防?
4.胃癌該如何檢查?

{DS}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為第9名,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名,每年約有4,000人左右確診胃癌,且男性多於女性,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歲到70歲之間。由於胃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出現體重下降及持續腹痛,會以為是一般腸胃問題而輕忽,所以往往發現時都已是中晚期。但若有定時檢查、篩檢,胃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還是可以高達9成。

胃癌的成因為何?

胃癌是胃長期、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為何會造成胃的慢性發炎?胃癌權威、台大醫院院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表示,罹患胃癌主要有2大因素,一:先天的遺傳因素;二為後天因素,如飲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先天性胃癌比例很少,甚至不滿5%,大部份都是與後天飲食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在這些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經口、糞口傳染的疾病,通常是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是小時候與親朋好友共食、唾液口水的交換與散布導致感染。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9成以上都會變成慢性感染,若沒有透過抗生素治療,它就會一輩子潛伏在胃裡。

【延伸閱讀:上腹痛伴隨嘔吐,小心「胃癌」作祟!想避免癌症威脅,及早揪出幽門螺旋桿菌很重要

吳明賢表示,幽門螺旋桿菌就像火種,讓胃慢性發炎,只要將這點火因子去除,就比較不會罹患胃癌。根據台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成罹患胃癌的風險。

除了幽門螺旋桿菌外,飲食與生活習慣中,食用醃製或是高鹽的飲食、少攝取新鮮蔬果,以及抽煙也都是加重胃黏膜萎縮的重要因素。

胃癌的症狀有什麼?

胃癌會被早期發覺,通常都是健康檢查做胃鏡時被發現。因為胃癌的早期症狀,可能只有上腹痛較為明顯,但臨床上常與潰瘍或是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搞混,若出現貧血、體重減輕、嘔吐、胃腸阻塞,或是出血等,都可能已是晚期症狀。

也因為自我診斷難,且現在有胃腸症狀的人多,再加上要拿到胃腸藥方便,所以更可能讓人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如要早期發現,還是要透過篩檢、健康檢查,才能夠盡早發現。

胃癌要如何預防?

雖然消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但要遠離胃癌還是要從生活做起,因此衛福部提供預防胃癌5大招:

1.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要洗手
2.少吃煙燻、醃漬食物,少食用過辣或過刺激的食物
3.戒菸、酒、檳榔(研究發現,吸菸者比起無吸菸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出2.52倍)
4.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
5.及時檢查及早就醫:若有腸胃不適症狀(例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差等)應及早就醫,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應定期檢查

另外,吳明賢也建議,飲食還是要遵照「均衡、多樣、節制」這六字箴言進行,才能遠離胃癌。

胃癌該如何檢查?

1.糞便潛血試驗
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若有胃出血情形,糞便潛血試驗可檢查出糞便內肉眼不可見的血液。但糞便潛血檢查並非完全準確,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2.胃鏡檢查(上消化內視鏡檢查)
醫師會將光纖軟管經由病患的口中進入到食道、胃, 甚至是小腸的前段。藉由軟管前攝影機傳回的影像,檢查腸胃道。若發現不正常組織時,可採集一些組織切片,做進一步的病理化驗。

因此當懷疑胃部有病變時,透過內視鏡檢查,不僅可以確定病灶位置以及大小外,也可直接取得組織切片,做出最確切的診斷,正確診斷率可高達95%以上。

3.電腦斷層檢查
電腦斷層檢查可更精確、更廣泛的看到胃部腫瘤大小及臨近組織是否有轉移的情形。

4.鋇劑攝影(上消化道X光攝影)
請病人喝下鋇劑顯影劑,在放射線下檢查,經由顯影劑在胃裡灌注及排空的情形,藉以判斷腫瘤位子、大小。和胃鏡檢查相比,雖更能看到病灶的大小、位置,但是由於鋇劑攝影不能做切片檢查,因此若懷疑有胃部病灶時,仍需透過胃鏡檢查加以判斷。

【延伸閱讀:幽門螺旋桿菌易引發胃癌!腸胃科名醫:「洗手」後多做一件事,預防胃癌上身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