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文化,讓台灣人自殺率不升反降?

撰文者: 陳豐偉2013-09-26

大埔張藥房老闆自殺的新聞,前陣子才讓許多網友震驚,最近一份香港學者登上英國知名期刊BMJ的研究計算出,2008年爆發的金融風暴,在2009年就造成顯著的自殺率增加。

研究者統計了54個國家的資料後發現,跟2008年相較,2009年各國的自殺率都顯著增加,以人口換算後,相當於一年內自殺死亡數增加了4900人。

自殺死亡數增加最多的,是就業年齡的男性。在2007年之前,就業年齡男性的自殺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到2009年馬上反轉,而且自殺率的增加和失業率正相關。原本失業率較低的國家,如果因為金融風暴導致失業率大增,自殺死亡率的增加更明顯。

統計數字裡的歐洲女性自殺率,並沒有顯著增加,美國女性自殺率則微幅增加。這反應了男性通常負擔較重的家庭經濟壓力,對失業帶來的影響難以調適。而另一個驚人的數字是:歐洲15-24歲男性這一群組的自殺死亡率大增,正好反應歐洲高得嚇人的青年失業率。

這研究再次證明,超乎預期的社會經濟壓力,是造成自殺的重大原因之一。也許多數自殺者死前已陷入重度憂鬱狀態,也許自殺者較常有憂鬱症的體質,但引發他們重度憂鬱的,卻是金融風暴帶來的社會壓力與動盪不安。而嘗試自殺失敗者是自殺成功者的40倍,受到自殺意念干擾的人又是嘗試自殺的10倍,這場金融風暴對全世界心理健康的衝擊,跟原子彈一樣可怕。

金融風暴對自殺的影響,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已得到證實。當年光日本、韓國、香港三地,一年增加的自殺死亡人數就高達10000人,可見當年風暴對亞洲國家衝擊多大。不過或許也因為震撼太大,帶動韓國徹底改革,現在在各方面已經遙遙領先台灣。

不過,這些影響,還是可以設法在金融風暴剛開始時就想辦法預防,如增加臨時性的再就業機會,以及針對失業者提供支持與協助。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做好金融監管,預防再次發生類似風暴。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