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拜拜、營養午餐常見細菌污染

食物中毒可吃止瀉藥嗎?

2011-07-11

時序過了夏至,氣候炎熱,已進入食物中毒意外的高峰,台灣日前接連傳出數起師生用餐後,上吐下瀉,疑似集體食物中毒,而被緊急送往急診救治的事件。

急性食物中毒,指的是吃了被病菌、病毒、毒素等污染的食物,進而引發身體的不適症狀。夏季氣候炎熱,有利於細菌生長,以細菌性的急性食物中毒最常見。到底炎夏如何預防急性食物中毒?能不能吃止瀉藥?以下是李宏昌醫師的問診。

Q:食物中毒,有什麼特徵?

A:台灣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最常見。前者,常會發生在吃大拜拜、營養午餐後,造成群眾性感染。嚴格說來,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致病,主要是因為處理食物的人,皮膚傷口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接觸到高營養的食物,如起司、肉品,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又被吃到肚子裡,約一到六小時內,會出現症狀。

一般會先出現噁心、一直想要吐、胸部不適的情況,然後才是嘔吐不止,接著肚子痛、腹瀉,吃越多拉得越厲害,當開始拉肚子後,很少會繼續吐,這些不舒服,來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不脫水,約十到十二小時左右,症狀即會解除。

沙門氏桿菌,常見在未完全煮熟的帶殼蛋,這是蛋殼上常見的菌種。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的資料,一個雞蛋的蛋殼,約有三萬四千隻細菌,洗選蛋的標準,須低於五十隻細菌。除了食物外,巴西進口的小烏龜,約有兩成帶有沙門氏桿菌,若玩過帶菌的小烏龜,沒有洗手,也可能把沙門氏桿菌吃下肚。

潛伏期約一到三天,可造成急性及慢性的症狀。光是馬偕醫院小兒科,平均一年有近一千個案例,約有一%到二%個案會因腸道破裂,而必須開刀處理;也常引起慢性腹瀉,影響生長發育。

急性症狀少有嘔吐,多以肚子痛、拉肚子為主,且大便會呈黏稠狀、有血絲,可在患者的體內帶菌兩週到兩個月。若服用抗生素殺菌,沙門氏桿菌可能會躲到患者的膽、腎臟、腸壁裡,讓患者成為帶菌者,而帶菌者每一公克糞便,約可有十億隻細菌,若吃進十萬隻細菌,就會得病,但身強體健時,較不會讓細菌有機可乘,可降低發作機會。

原則上,急性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不需要催吐,因催吐無助病情緩解,反而有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引起其他併發症,也盡量不要吃止瀉藥,以免細菌、毒素,一直留在肚子裡作怪。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