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保溼,可抑制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感

如何減輕寶寶換季皮膚癢?

2011-10-10

季節交替,氣溫逐漸下滑,許多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不管父母多麼細心照顧,又會開始出現半夜癢到睡不著,而把臉頰及手腳皮膚,抓到皮破血流的症狀,讓家長又是焦慮又是心疼。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皮膚溼疹,好發於嬰幼兒,跟遺傳、環境有關。患童會出現皮膚乾燥、反覆搔癢的過敏症狀,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兩個月左右,開始在臉頰、頸部出現會癢的紅疹及脫屑,臉頰變得花花的,或是耳後、頭部有不易癒合的傷口。

之後,臉部的症狀可能會變得較不明顯,但手腳關節彎曲處,如手肘及膝蓋的內側,常會因搔癢而抓得黑黑、粗粗,摸起來像粗糙的砂紙,也常是一覺醒來,手腳抓得體無完膚。到底異位性皮膚炎,該怎麼辦?以下是歐良修醫師的問診。

Q:患異位性皮膚炎,多跟吃副食品有關?

A:約有五成的異位性皮膚炎患童是在一歲前發病,八成五是在五歲前出現相關的症狀,而四到六個月左右,剛好是幼童開始吃副食品的年齡,與發病年齡是重疊的,因此,很多父母會對副食品的添加相當焦慮。

事實上,孩子的異位性皮膚炎跟副食品,是否有相關性,需視情況而定。若寶寶一添加新的副食品,就會出現明顯的皮膚症狀,才需要留意。

目前建議家族中有明顯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最好能持續哺育母乳四到六個月以上,對減緩寶寶過敏現象有保護作用。

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六個月左右,再開始添加副食品,而且建議每次添加一種,觀察兩週後,再添加下一種。在一歲前,先不要急著餵食硬殼海鮮、蛋白、花生等較易過敏的食物。

即使抽血做食物過敏源檢測,證實孩子對某些食物有過敏的數據,只要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並不一定需要禁食,以免影響到整體發育及健康。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