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食安高手的飲食法則,鍛鍊你的「食物智商」

懂挑食! 開始當專家

撰文者: 游惠玲2013-12-02

食安風暴波波相連,我們除了整天被嚇個不停之外,還能主動做些什麼?「開始當專家!」這是「alive優生活」的主張:你,就是為自己、為全家飲食安全把關的守護者。

我是在當記者後,才開始學著當專家的。從前,我也曾不看標籤、不注意製造日期,只把想吃的東西丟進購物籃。後來,透過採訪專家達人,直接到產地看等過程,漸漸培養了自己的「食物智商」。

要有自我意識,才可能做出正確選擇。現在我的冰箱及食物櫃,多數食材都來自曾拜訪的農家或商家。因為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對食材的執著,這口菜,吃的不只是營養、美味,更有我對他們的信任與安心。你可能會問:「我又不是記者或專家,有可能了解這麼多背後的事情嗎?」「要花很多時間?」先別下定論,請看以下例子。

富邦人壽行銷經理吳靜怡,就跟你我一樣,身兼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兩頭忙。二十多年前為了過敏體質的女兒,她加入主婦聯盟,跟著合作社舉辦的產地之旅,一季一至兩次,搭上遊覽車,拜訪全省小農,一趟三、四家,一年下來至少可以網羅十多位小農名單。

她也會利用週五中午的吃飯時間,和朋友相約去逛台北市東區的「248農學市集」,「買菜、吃飯、跟朋友碰面」三合一一次解決,根本不必特別挪出時間。到了週末,大台北地區可以逛的農夫市集約有十來處,如「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四四南村的「248農學市集」。每個市集全部逛完一輪,不必至產地,也能豐收全省至少百位的小農資源。

「現在要吃得健康真是省事太多了,只要先『改變購物習慣』。」吳靜怡說,試著一、兩次到有農夫市集或是里仁等有機商店購物,就會發現其實一點也不麻煩。此外,吳靜怡也參與稻米契作。她知道自己吃的米是從宜蘭南澳的哪塊田、哪位農夫手上生產出來的。吳靜怡也發現,現在的小農隨著網路普及也更容易觸及,「我的FB(臉書)上面就串聯了二、三十個農夫,季節到了,我就知道要跟誰買東西。」現在,女兒的過敏問題早就不藥而癒,而吳靜怡最大的收穫,就是看見從播種到收成的土地力量,並交了一群對食物有共同信念的朋友。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