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底要不要「進補」?

撰文者: 雲無心2014-01-14

來源:熊本@flickr, CC BY-SA 2.0.jpg

「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幾乎是每個進補的人熟知的名言。每到冬天,總能看到鋪天蓋地的「如何進補」的文章。至於「為什麼要進補」,卻很少看到介紹。對於中國人來說,「冬令進補」,差不多就像是「人餓了需要吃飯」一樣的公理。

不過,真要追究起來,祖先們留下了許多「進補指南」,卻沒有對「為什麼要進補」做過系統深入的闡述。

通常的說法都是「中國醫學認為」一筆帶過,《XX膏方》裡的這段話大致可以代表各種論述:「人和自然界是相溝通的,人體狀況變化也隨著自然界的規律發生變化,按四季的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到了冬天應該是封藏,孕育,也就是儲備精微物質,為來年的『春生』,『夏長』做好準備。」

人體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機體,人類對它的認識還相當有限。我們說現代科學對它的認識更加可靠和深入,不過許多人相信存在著「東方科學」這樣不同的認識體系,創造該體系的古人比現代人對身體有著更加深入的認識。從歷史發展和邏輯的角度,除非古人真的有著外星人的指點,要他們超越當時的知識基礎,對人體做出現代人不能企及的認識,可能性實在是渺茫。

如果我們用現代科學的認識體係來看待這樣的「進補理論」,那麼:沒有什麼證據顯示人體狀況隨著四季的交替發生明顯變化。尤其是在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方面,一年四季幾乎都是一樣的。古人根本不懂得食物的組成,所謂的「精微物質」只是一種模糊的猜測。

如果把它理解成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那麼有的物質可以在體內保留一段時間,而多數營養物質會被身體自動調節,不會在冬天「封藏」等到春天再用。如果人體真的需要某種營養物質,那麼「封藏」在倉庫裡等到春天直接食用,會遠遠比冬天先吃而「封藏」在體內要好。

也有一些養生著作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解釋「冬令進補」。比如《XX福壽寶典》就認為「不少老年人人冬後食慾有所增加,營養物質不僅易於被消化吸收,且不易透過尿液和汗液排泄散失,因此進補後易於蘊藏而使其發揮效能。 」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