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關心,為什麼說出口卻變教訓?

撰文者: 洪仲清2014-03-24

孩子說:「我不會跟我爸分享任何事。我如果分享開心和驕傲的事,他就會嗆我;分享難過的事,他也不理我;分享生氣的事,他也會生氣起來。所以,我不會跟我爸分享任何事!」

跟媽媽確認,媽媽說:「因為爸爸的個性,很容易激動,我還常要把它壓下來!」

坦白說,我替孩子跟他的爸爸感到惋惜。我相信爸爸有很好的人生經驗,可以跟孩子分享;孩子是一個陽光男孩,有許多有趣的想法與優點,很愛交朋友,如果爸爸願意,這男孩會是這個爸爸一輩子的良伴。

父母的角色雖不能忘,我們更不能忘的是,親子從某個角度來說,是一同體驗人生遊戲的同行者。如果我們願意放下身段,這一輩子,孩子能教我們大人的,不見得比我們教他的少。

幾個孩子講到,有些人聽他們談生氣的事,也會以生氣來回應。如果用生氣對生氣,容易中斷話題,讓分享變成教訓

這不是只有親子,我在某些溝通的情境,常體驗到面對容易生氣的事,有些人實在沒辦法跟他談下去。他沒辦法好好聽人說話,就急著不斷說著自己的話。

如果我們學不會好好傾聽,那麼,說的人無法把話說清楚,我們聽的人也聽不到所有的事。生氣的情緒常在互動的雙方相互激盪,那有時會是一種生理反應,如果不認清,然後放下,任由情緒牽引擺盪,最後容易讓自己陷在情緒圍成的牆裡,跨不出去,別人也進不來。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