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最好的鼓勵,不是金錢或讚美,而是「你的時間」

撰文者: 洪仲清2014-09-24

鼓勵孩子的方式,其實可以很創意。 

我曾有過的鼓勵孩子的方式,除了一般性的代幣制、打電動、口頭鼓勵或對著家長讚美孩子以外,還包括:幫助孩子打電動過關、跟孩子討論他喜歡的衣服款式、讓孩子有時間看他喜歡的電器、跟孩子研究PPT與小畫家軟體、把上課變成比賽、折造型氣球送孩子、讓孩子看循環扇的說明書、把孩子倒立、看有趣的影片、跟孩子講解他有興趣的心理學知識、跟孩子討論漢字的罕見字、讓孩子有機會服務而得到讚賞、讓孩子當組長或領導者… 

有些家長很特別的鼓勵方式,是包括:去搭乘不同交通工具、幫孩子做造型、讓孩子洗碗或做喜歡的家事、一起塗指甲油、找不同的電梯與溜滑梯讓孩子嘗試、撿樹葉與石頭回家、突然帶孩子去冒險、在家裡搭帳篷睡在裡面、看家長工作、自己做食物… 

說實在話,給孩子最好的鼓勵,就是大人的時間。然後,越花時間了解孩子,我們越知道孩子喜歡的活動,以此為媒介,讓孩子自主地奮力前進。 

以鼓勵為主的教養,大人本身的情緒得要相對正向。相對正向,才有那個耐心還有精神,想些有的沒的活動,跟孩子一起完成。大人花費的心思比較多,但得到的快樂,加倍奉還。

真的這麼做,條件交換的感覺其實少很多,因為鼓勵的活動就是生活本身,而且是過一種投入、精彩的生活。然後,親子關係會相對和諧,因為彼此的生活完滿。 

我認識一位老師,操作鼓勵的方式,是穿班服到校。我聽過另一種,則是穿便服到校以作為鼓勵。表象或許不同,但本質上都是抓住孩子動態的情緒來回應。 

說到底,鼓勵就是在傳達愛,傳達我們對孩子的正向期待與關懷。具體的形式不是重點,感覺最重要。

關係的和諧,需要經營,本身就是一種不斷的覺察與改變。不是每段關係都能美好,但我們能從每段關係重新認識自己,再投入滋養下一段關係,如此,邁向圓融與平靜。

作者簡介_洪仲清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鑑定中心擔任臨床心理師近7年。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專欄照片攝影:汪忠信)

著作:
2015《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遠流出版社
2014《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遠流出版社
2013《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城邦新手父母出版社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相關文章與訪問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