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為什麼婦產科醫師不需要為自己的疏失付出代價,才符合真正的公義

撰文者: 陳豐偉2015-05-24

《一》

今年四月初,加拿大「諾省」省政府宣布,由於每位婦產科醫師的「醫療責任險」年費由21000元加幣(約合台幣52.5萬元)增加到51000元加幣(約合台幣127.5萬元),財政拮据的省政府負擔不起,所以新增的保費,政府將不再補助。

九成以上的加拿大醫師購買非營利組織「加拿大醫療保護協會」(CMPA)的醫責險,各省政府會補助保費。CMPA收到的保費八成來自政府補助,婦產科等高風險科補助九成。

增加的30000元加幣年費不補助,這對一般醫師來說是很難承擔的經濟壓力,諾省四十位婦產科醫師,馬上有九位表示,政府若不恢復補助,約滿後將離開諾省。諾省偏遠地區的婦女,紛紛表達對醫師人力流失的擔憂。四月底,諾省政府屈服,表示將按照往例,繼續補助婦產科醫師保費。

CMPA的醫責險是什麼?當醫師有醫療訴訟,CMPA會派出律師為醫師打官司。如果醫師敗訴,CMPA會為醫師出九成的賠償金。也就是說,加拿大婦產科醫師即使遇到醫療糾紛、法官認為醫師有疏失,也許判賠一百萬加幣—這些賠償病家的費用,等於有八成來自省政府預算。

是的,即使醫師經過法官認證有疏失、或有應注意而未注意的地方,而且跟病人遭遇的醫療傷害有因果關係,加拿大政府還是會補助醫師大部分的賠償金額。

《二》

在歐美先進國家,政府補助醫師的醫療疏失是常態。在公醫制國家,理所當然由政府為醫師購買醫責險。在醫療體系高度公共化的國度,大多數醫院由政府經營或出資,政府可直接在醫療費用裡加上醫責險的成本,或補助醫院購買醫責險。

台灣的醫療體系與健保制度,跟大多數歐美國家相距甚遠。和台灣最接近、最常比擬的就是加拿大健保。加拿大健保跟台灣一樣是單一保險人(加拿大每一省設置一個健保局,獨立運作)、一樣有普及的「論量計酬」看診模式,同樣由私人與非營利組織為主體,政府直接經營醫療院所的佔比不高。

同樣是「公督民營」為主的加拿大健保,在醫師診察費、治療費的計算公式,以及政府與醫師團體的協商裡,已經納入部分醫責險的成本。但加拿大政府還是另外撥款補助醫責險保費,這可能是因為醫責險保費的變動太大,而且有可能年年調漲,放在健保費用裡難以如實反應,不如直接補助醫師。如果不補助,醫師可能會流失到美國、英國或杜拜。

在醫師費(physician fee)裡已經納入醫責險成本,然後又補助90%的醫責險保費,加拿大婦產科醫師就算有疏失,絕大多數賠償金是由政府負擔。或許有人會問,這還有公義嗎?醫師犯了錯,為什麼不需要為自己的疏失付出代價?

《三》

加拿大婦產科醫師一年要繳51000加幣的醫責險保費,是因為他們技術差、害人無數、沒有醫德嗎?顯然不是。婦產科醫責險保費昂貴,是因為生產風險高,稍有不慎,可能會影響嬰兒一生智能與肢體發展,賠償金額動輒台幣數千萬。

再看看義大利的例子。義大利醫師有全歐洲醫師最高的「犯罪率」,每年有超過一萬名醫師被刑法起訴。義大利醫師有80%一生至少會被告一次。因為醫療訴訟盛行,義大利平均每位醫師承擔的醫責險保費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成為全球學者研究的焦點。

這是因為義大利醫師醫術差、沒醫德嗎?絕對不是。義大利的醫療體系,在歐洲評價僅次於法國。但義大利的醫療訴訟體系,跟其他歐洲國家主流的央格魯薩克遜法系不太一樣。義大利醫師訴訟纏身,導致防禦性醫療盛行,不必要的檢查大增,醫療支出膨脹。但一個國家的司法體系與價值觀很難隨意調整,義大利醫師還是只能做好隨時被告的準備。

醫療訴訟的勝負,不代表絕對的正義。賠償金額的高低,跟醫師犯錯的離譜程度是兩回事。動與不動的法律,反映了歷史的根源與時代的演變。

1
2
3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