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很奇怪,一早9點剛進公司,就聞到空氣中飄來陣陣酒味……
「老大~不是大白天喝酒啦!是用酒精消毒啦~~」
被稱為「新SARS」的MERS在韓國爆發,引起台灣人高度關心,大家心頭浮現的,都是12年前SARS時的景象:人人戴口罩、群眾集會全部取消……當然,更少不了幾乎人人必備的乾洗手和酒精。加上進入腸病毒好發的夏季,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們更是神經緊繃,深怕哪天帶小孩出門,旁邊的路人打個噴嚏噴個口水,回家孩子就中標。於是酒精似乎成了人手必備的「保命靈丹」!然而,市面上的消毒產品五花八門,大家也搞不清楚各種殺菌消毒產品的差別,導致我一直被同事問:
「老大!我用肥皂洗完手之後,還需要用乾洗手嗎?」
「老大!電視說漂白水消毒效果比酒精好,真的嗎?」
「老大,廣告說光觸媒可以清除99.9%的細菌,所以用了就不怕MERS嘍?」
唉……殊不知各種消毒產品的能力並不能簡單用「殺死99.5%細菌」、「殺死99.9%細菌」來比較,而是它們能應付的髒東西不一樣,使用場合也不同。我的專業領域不是醫學而是化學,雖然沒辦法告訴你用了這些消毒產品能有多安心,但至少可以跟各位分享每種產品的殺菌原理,對哪種細菌比較有效,讓大家知道該選擇在不同場合什麼武器來應付各種病毒細菌。
酒精殺不了諾羅病毒、腸病毒嗎
酒精是最常見、最實用也最方便的殺菌工具了,打針、抽血,用酒精棉球消毒;許多餐廳、醫院的出入口,都會設置70~75%的酒精,讓大家清潔雙手;媽媽帶小朋友出門,一定要塞一瓶的凝膠狀「乾洗手」,也是利用酒精殺菌的一種產品。
70~75%酒精之所以可以達到殺菌的果,是因為可以深入細菌內部,讓細胞脫水,同時凝固蛋白質,達到殺菌的效果。
「老大,那我用95%的,效果一定更好嘍!」
大錯特錯啊~~~95%酒精濃度太高,會瞬間把細菌的外殼給凝固,酒精就沒辦法繼續深入細菌內部了,無法完整殺死細菌;酒精濃度太低,無法有效讓細菌脫水,效果也不好。總之70~75%的酒精濃度剛剛好。所以千萬不要再跟我說,「老大~我喝酒是為了殺死腸病毒耶~」一來濃度根本不夠,二來,酒精對病毒,不見得有效。
「什麼!!!老大你剛剛不是說酒精殺菌效果很好嗎?」
對,酒精對於「細菌」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對於「病毒」就不一定了。有些病毒沒有脂質外殼,或是外殼比較厚,酒精就無能為力了。例如家長最害怕的腸病毒、諾羅病毒,都是酒精無法處理的病毒!
漂白水:對細菌、病毒都有效,但不要直接用在身體上
年初諾羅肆虐的時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大家:諾羅病毒耐性高,「清潔標準要更嚴格,例如使用氯系漂白水稀釋液」。這是因為諾羅病毒、腸病毒等病毒都沒有脂質外殼,所以酒精是無效的,靠漂白水中的次氯酸鹽就能消滅。
次氯酸鹽是一種強效的氧化劑,這也是漂白水之所以可以漂白衣物的主因:把髒汙直接氧化掉。對於細菌和病毒,氯系漂白水的作用也是直接把蛋白質氧化分解,達到殺死細菌、病毒的效果。使用的時候,把含氯的漂白水稀釋100倍就OK了。但是以過氧化氫為主要成分的漂白水,可是沒有這種效果的喔!
請特別注意:漂白水對於人體的皮膚、黏膜可是有刺激性的,不像酒精那樣安全,使用時不要長時間接觸皮膚、黏膜。所以稀釋漂白水主要是用來消毒環境的,拿來清潔雙手不太適合。
市面上也可以買到「微酸性次氯酸水消毒液」,原裡跟漂白水一樣,但是因為是直接使用次氯酸,理論上來說,次氯酸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氧化殺菌的功效,然後自行分解:幾秒內就幾乎是水了,吃下去也沒關係,可以直接用在皮膚,甚至餐具、食物上。
強力消毒又對人體無害不刺激,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美好?事情當然沒那麼簡單!次氯酸水的優點跟缺點都是來自於它實在太會氧化了,非常不穩定,所以不耐久放。若買了一大罐次氯酸水,放進櫃子幾個月,沒等到拿來殺菌,早就自己氧化光光變成水,失去殺菌效果了!所以,請記得不要囤貨,要用新鮮的!
光觸媒:連黴菌芽孢也能殺死-前提是要拿去曬太陽
另一個讓人感到神奇又困惑的消毒材料則是「光觸媒」,廣告寫的超神奇,好像只要噴一噴,再開個燈讓光照一下,細菌就死光光了;或是光觸媒的冰箱,似乎讓人覺得食物放進去,就永垂不朽…不是,是不會變壞了。
對不起,一句老話,世界上真的沒有這麼好的事。
光觸媒殺菌的原理是「吸收光線能量、分解有機物質」,最常見的是二氧化鈦(TiO2)。光觸媒的確有能力將有機物強力分解,包括細菌、病毒等等所有的病原體。芽孢,因此理論上的確可以達到殺菌、脫臭、防霉的效果。
但有一個重要的前提-要有光。而且得要是「夠強的光」!波長得在388 nm以下。
「老大,388nm的光,是什麼顏色的啊?」
不好意思,我還真的不知道,因為根本看不見。
「什麼!!!!!」
我真的沒騙你。波長400nm以下,稱為紫外線,388nm當然是紫外線,就不是可見光了。看不見的光,我怎麼知道什麼顏色呢?
一般家裡的照明,是不可能用紫外線的,太陽光之中,也只有5%左右落在這個範圍。所以除非你噴了光觸媒之後,努力曬太陽,或是再用紫外燈管去照射,否則,光觸媒沒有什麼效果的。
光觸媒殺菌的主要應用,是在可以長時間曝曬陽光的地方,或是可以安裝紫外光源的設備,像是空氣清淨機。此外,在醫院的某些空間中,如果本來就有安裝紫外光源殺菌,光觸媒可以加強殺菌效果。你如果買回家,噴在家裡,或是口罩上,很抱歉,真的沒有用。
當然,也有可見光的光觸媒,但都還在研發階段,商業應用很少。所以,還是乖乖找其他方法保護自己吧!
可以不要這麼複雜嗎?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有沒有一勞永逸的消毒方法,讓我們遠離病菌?」
一勞永逸的方法當然沒有,但是要保護自己其實也沒有那麼難,有個簡單實用的方法大家在小學應該就會了,就是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殺死病毒的效果,不比酒精差,甚至更好!
有小朋友的把拔馬麻,如果對於網路上琳瑯滿目的殺菌產品、資料感到焦慮的話,有個最簡單的方法:「問醫生」!或是在疾病管制署網站上查找最新的傳染病應對方法。
要對抗細菌病毒,絕對不是噴噴殺菌劑就夠的,必須要靠大家自己注意各種衛生習慣,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