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養生?調查:黑糖含致癌物丙烯醯胺

撰文者: 林芷揚2015-08-29

香甜可口的黑糖是許多民眾的養生最愛,平時無論喝咖啡、煮薑湯都使用黑糖代替精緻白糖,不少女性也喜歡在生理期喝黑糖水緩解腹部不適。不過,調查發現,19種市售黑糖全部驗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若長期食用含高量丙烯醯胺的黑糖,恐怕會提升致癌風險。建議民眾,減少各種糖類的攝取量並且避免只吃黑糖以分散風險。

根據《康健》雜誌的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認為養生健康的黑糖,往往都含有致癌物質,打破大眾既有的認知。(攝影/林芷揚)
根據《康健》雜誌的調查結果發現,民眾認為養生健康的黑糖,往往都含有致癌物質,打破大眾既有的認知。(攝影/林芷揚)

黑糖經高溫熬煮 致癌物質大量產生

黑糖滋味香甜,並且含有比精緻白糖更豐富的鐵質和鈣質,長期以來被民眾奉為養生聖品。黑糖雖然有其營養價值,卻可能在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致癌物質,威脅民眾健康。黑糖是由甘蔗汁為原料製成,而甘蔗汁中含有「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和果糖,這兩種物質相遇,加上黑糖在熬煮過程中,溫度往往高達120度C,在高溫的影響之下,就會產生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具毒性 提升致癌風險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食品技師學分班講師陳俊成表示,丙烯醯胺在65度C時就會產生,85度C時濃度增加,當溫度高達120度C時,丙烯醯胺更會快速生成。丙烯醯酸常見於薯條、洋芋片等高溫油炸食品中,具有生殖、神經、基因毒性,許多動物實驗發現,丙烯醯胺會導致食道癌、腦瘤、甲狀腺癌、腎臟癌等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已經將丙烯醯胺列為當前重要的食安議題。

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吳焜裕指出,歐美的小樣本人體實驗發現,體內丙烯醯胺含量越多的人,基因受損程度越高,而基因受損就容易造成基因突變,提升致癌的風險。屬於水溶性物質的丙烯醯胺,雖然大部分會排出體外,但是少部份的代謝物會留在體內,攻擊人體基因。如果經常攝取含高量丙烯醯胺的黑糖,其代謝物可能會在體內累積,對健康造成影響。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