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扁平足...穿矯正鞋墊,真的有用嗎?運動醫師:掏錢前,你該搞懂這2件事

撰文者: 王凱平 醫師2016-12-20

隨著治療運動愛好者(尤其是跑者)的經驗增加,被詢問「到底需不需要穿矯正鞋墊」的頻率也增加了不少。其中有沒有一些評估的原則?我們嘗試在這篇文章中為大家說明。

「我真的需要矯正鞋墊嗎?」這一定是所有人首先會跳出的問題。矯正鞋墊的市場比較混亂,銷售人員可能從醫療人員到一般業務人員都有。先撇開「誰比較專業」的問題不談,其實買賣雙方存在巨大的資訊不對等,在沒有能力鑑別賣方提供的診斷、評估意見的狀況下,消費者應該怎麼辦?

說不清,講不明,你為什麼要買單?

雖然這個問題真的沒有標準答案,但核心還是在於銷售人員到底能不能說清楚「為什麼」你需要鞋墊?

要知道,可能需要鞋墊的狀況不是只有一、兩種。足、踝、膝、髖、骨盆的各種問題,各有其需要評估的細節。同時,這些問題,即使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扁平足、長短腳,治療的方式常常也不是只有鞋墊,還有其他可以輔助、調整、訓練的方法。我的意思是,如果今天有個銷售人員,沒有給多少診療方向上的建議,沒做任何其他嘗試,一開口就是:「只有做鞋墊!」那甭管他是什麼背景,即使是號稱再專業的人員,我自己是不信的!

舉兩個比較熟悉的場景給大家看看。

除了足底壓力,腰髖、膝踝等筋骨關節結構功能也應評估

第一個場景是在一些非醫療通路,銷售人員經過一番努力,讓你做了一個基本的足底壓力檢測,然後說你鑑測結果異常,可能是因為扁平足,需要訂做的鞋墊來調整。請問,這個足底壓力的異常,源頭真的是扁平足嗎?

其實,很多人的足弓看起來是比較低,但實際上不見得對功能的影響有那麼大,是不是應該做一下其他的評估呢?前面說的「足、踝、膝、髖、骨盆」,有沒有需要矯正的問題呢?是不是可以先介紹個比較能夠信任的醫療人員,協助進行一些診察?

第二個場景在醫療通路,患者的腳踝痛,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經過一番檢查、評估,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問題後,認為是踝關節功能異常造成的,強烈建議訂做鞋墊。若前一個場景的問題在於診斷評估是不是足夠?那麼這個場景中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其他治療方案?

下決定前,有沒有其他方案?是否有短期療效可佐證支持判斷?

關於治療方案的考量其實又可以分成兩種狀況。第一個是有些運動項目,例如:跆拳道、柔道,在進行時是沒辦法用鞋墊的。對於這些項目的愛好者來說,要他用鞋墊顯然不切實際。但我們確實碰過患者抱怨之前要他做鞋墊的人,從頭到尾沒有考量、詢問過這方面的問題。對於這個族群,醫療人員應該嘗試包括:教育患者貼紮防護、指導患者運動訓練……等其他方案。

第二個問題是,買鞋墊怎麼樣都是幾千元的事,對於多數家庭來說不可能不稍微考慮一下。然而以我們的經驗,大部份人考量的真的不是金錢,而是「怎麼知道用了真的就會有幫助?」對於這樣的疑問,最簡單的回應當然可以是直接了當的:「穿了就知道!」但是否可以有個緩衝?

例如:1. 踝關節的疼痛來自踝的內翻異常,我們用肌貼暫時矯正,有效再建議長期使用鞋墊;2. 長短腳造成的腰部不適源自骨盆的偏轉,我們先做傷科的調整,一再復發,才建議長期使用鞋墊;3. 足弓的疼痛來自舟骨的錯位,我們先嘗試復位,確定有改善但會復發,就建議使用鞋墊……等等。總之,先用療效說服患者診斷是正確的,但長期來說你還是需要鞋墊,或許是比較能夠讓人接受的做法。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