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權威醫師:老人跌倒要人命,切記3大防跌要點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劉秀枝 醫師2017-01-23

76歲的A女士下公車時,腳已著地,身子卻緩緩往後仰,跌倒在公車踏板上。朋友趕緊將她拉起,幸好無礙,司機也連忙說:「不是我害的喔。」沒錯,是A女士動作慢,協調差,一時重心不穩才跌倒。

79歲的B女士罹患中重度阿茲海默症,步伐緩慢且小碎步,有次在家中跌倒,後腦勺撞到牆角,畫出一道長長撕裂傷,到醫院急診縫了7針,幸好沒傷到大腦,但醫師囑咐家人在兩週內觀察其意識和動作是否變差。

69歲的C先生服用降血壓藥物,清晨與太太在公園散步,突然覺得頭昏,往前直直倒下,頭撞地後不省人事。立即送醫。腦部電腦斷層發現腦挫傷合併腦出血,推測可能是抗血壓藥物造成姿勢性低血壓,使C先生腦部血流不足而暈厥。治療後人雖清醒,但左側肢體無力,無法行走。

86歲的D先生在庭院裡被石頭絆倒,跌坐在地,痛得無法起身,家人叫救護車送急診,照X光發現左前臂的橈骨和左大腿股骨都有骨折,開刀過程順利,骨折處以鋼釘固定,但術後併發譫妄、胃潰瘍和出血,順利出院後能慢慢的拿著拐杖行走。

以上這4個案例聽起來是否覺得熟悉?很可能就發生在你我周遭或認識的長輩身上。

老年人跌倒很常見。根據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每3位就有1位每年至少跌倒一次,約一半造成傷害,其中10%是嚴重傷害。甚且,跌倒次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80歲以上老年人,每2位就有1位每年至少跌倒一次。

長輩跌倒幸運的只是受到驚嚇,或只有皮肉疼痛、瘀血和撕裂傷,如A和B兩位女士;但常見結果往往是造成骨折且需手術,如D先生;更嚴重者,則造成腦出血而需靠輪椅代步,如C先生。

老年人日常防跌3大重點

老年人容易跌倒的危險因素很多,可由3方面來探討和預防:

1. 疾病:包括膝、髖關節炎或關節退化、腰或頸椎病變、巴金森氏症、中風、失智症、心律不整、姿勢性低血壓、視力不佳(如白內障)和藥物副作用(如降血壓藥物、抗精神藥物、安眠藥、利尿劑等)等。輕度失智症患者的手腳雖靈活,但可能對周遭情況無法快速判斷或即時反應而跌倒。

如何預防:根據疾病所造成的身體活動的受限,需適當的因應。如巴金森氏症患者,除了遵照醫囑規則服藥,必要時拿拐杖以保持平衡;如膝關節退化,則健行時請用登山杖;如有白內障則開刀治療;如與藥物有關,則請醫師加以調整。

2. 環境:如地板濕滑、照光不足、障礙物多等。

如何預防:

(1)浴室是最容易跌倒的地方,最好採用淋浴設備而不用浴缸,以免跨越浴缸易跌倒,而且最好加裝把手和止滑墊。

(2)睡覺時臥房留一盞小燈,以免晚上起來如廁時跌倒。

(3)天候不佳時,不要到山區健行,以免滑倒。

3. 個人:如年齡、喝酒、熬夜、匆促、鞋子不合適或不專心走路等。

如何預防:健康生活型態是一般大眾最容易做到、也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1) 年輕時多運動、多活動,且持之以恆養成勇健、反應快的身體。年紀大時可從事較溫和的活動,如走路、跳國標舞、打太極或做伸展操等。

(2) 年紀漸大,則動作要放慢,保持平衡。不要趕,特別是綠燈快結束、捷運車廂門快關時不要衝。因此凡事都提早準備或提早出門,時間充裕、態度從容不僅免於跌倒,也顯優雅。

(3) 改穿橡皮底的止滑鞋子或拖鞋。

(4) 定期檢查視力與骨質密度,如有白內障或骨質疏鬆,需提早就醫。

老年人跌倒雖然防不勝防,但如果能斟酌個人和環境因素,小心因應,很多跌倒與隨之而來的傷害絕對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獲「劉秀枝 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老人跌倒要人命,切記3大防跌要點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