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不了每月一痛?勤按3穴位緩解經痛

撰文者: 駱慧雯2017-07-02

「大姨媽」駕到,這個月又肚子痛了嗎?文獻記載,超過一半的育齡婦女曾有痛經的經驗,嚴重者可能伴有噁心、嘔吐、冒虛汗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中醫師表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經前和經期針灸或按摩太衝、三陰交、關元等3穴位,有助改善氣血循環,減輕經痛。

文獻記載,超過一半的育齡婦女曾有痛經的經驗,而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文獻記載,超過一半的育齡婦女曾有痛經的經驗,而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26歲楊小姐,自初經開始,在經前一周起即感到下腹痛及乳房脹,症狀持續至經期的1、2天,西醫檢查無器質性問題,吃止痛藥也無效,某天突然諮詢中醫。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周書慧發現楊小姐那一陣子因壓力大,而有月經延遲的現象,且因天氣熱喜歡喝冷飲,月經伴隨有血塊,判斷為肝氣鬱滯和飲食寒涼導致經痛,處方疏肝理氣和溫經散寒的中藥,服用一周後經痛症狀明顯改善。

痛!痛!痛!常見痛經體質報妳知!

周書慧中醫師表示,痛經常見原因包括:(1)情緒緊張、壓力造成氣滯血瘀,月經排出困難;(2)體質虛寒、飲食生冷,造成子宮寒冷,經血凝滯不流暢;(3)氣血虛弱,經血無力流出;(4)體內鬱熱,阻滯氣血所致。(5)有些則可能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炎等相關。

在痛經的治療上,中醫師會依據每位病人的體質和疾病特性開立不同的中藥。(圖片提供/台中榮總)
在痛經的治療上,中醫師會依據每位病人的體質和疾病特性開立不同的中藥。(圖片提供/台中榮總)

揮別經痛人生 經前少吃冰,勤按3穴位

在痛經的治療上,中醫師會依據每位病人的體質和疾病特性開立不同的中藥,常以疏肝解鬱(如柴胡、香附)、溫經通絡(如艾葉、肉桂)、益氣養血(如白朮、白芍)、清熱涼血化瘀(如牡丹皮、赤芍)等方式來調經止痛。此外,也可在經前或經期藉由針灸治療緩解痛經,常用穴位如太衝、三陰交、關元等。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