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少於●小時,腦中風機率是常人3倍!神經外科醫師教你:6招預防腦中風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蔡東翰2018-01-29
情緒與壓力

根據文獻研究顯示:情緒激動,尤其是生氣,會造成血壓或腦血流的突然增加,引起腦血管(主要是小血管)變性壞死而破裂。反過來說,中風的患者,也常會合併情緒低落的憂鬱傾向,這會影響到病人整體的預後表現。

畢竟大腦是掌管人類所有行為、思考與情緒等的重要器官,而且各個腦葉各司其職,若不同的部位受影響,所產生的臨床症狀也不同。像是腦中風的人常常會有情緒方面的問題,有些患者會個性改變或行為異常,例如:多疑、易猜忌、多話,甚至還會突然大哭或大笑,出現幻覺等。

這類的症狀不但造成了病患家屬照顧上極大的困擾,更造成了親人間心理上的負擔。必要時需請精神科醫師介入,使用一些情緒調適的藥物,如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抗焦慮劑等來治療。

而壓力是另一種影響情緒與健康的重要因素。長期的工作壓力造成的過勞死(Karoshi)在日本一直是深受關注的議題,雖然過勞死之診斷於醫界尚無共識,但日本發表的文獻認為,長期過度工作的確是伴隨較高的腦中風發生率與心臟病發生率,因此身心靈的和諧對健康的重要性,在腦中風防治是不可或缺的。

睡眠不足

長時間睡眠時間低於四小時或多於九小時的人,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是常人的三倍高。因為夜間應該休息的交感神經無法得到休息,對心臟負擔也會較大,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所以良好而充足卻不過度的睡眠很重要。

如何預防腦中風

預防腦中風的主要原則就是了解引起腦中風的危險因素,然後進行調整。雖然有些因素是無法避免的,例如年齡增長或是男性遺傳因素等等,但是依然有可行的對策來因應,最好的方式便是藉由改善生活方式,有效地遠離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膽固醇、酒精、菸、肥胖、糖尿病、心臟疾病、壓力及其他因素,主要的方法如下:

1.掌握家族病史、遺傳、年齡、性別等方面的因素。
2.避免飲酒過量。
3.戒菸。
4.持續規律運動,避免因運動不足而導致的肥胖症。
5.妥善治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並按時回診定期檢查。
6.培養放鬆心情、減輕壓力的興趣、嗜好,擁有健全的身心。

要特別強調的是,高血壓可以說是中風的首要因素。高血壓是一種完全沒有症狀,沒有感覺的慢性病,不像是血糖過高的糖尿病患者,會有口渴的症狀,通常要透過量血壓,患者才會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然而當高血壓出現症狀時,通常都為時已晚。

總而言之,等到疾病發作之後才花時間去治療,不如用心預防。腦中風的致命率非常高,就算保住性命,也極可能有嚴重的後遺症發生,因此在預防方面顯得更加重要。

書籍簡介

腦中風:一本讀通腦中風之成因、預防與復健的最新知識
作者: 蔡東翰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8/01/12
語言:繁體中文

蔡東翰 醫師

現任七賢脊椎外科醫院脊椎外科副院長。以望、聞、問、切為行醫準則,致力於微創手術的推廣。親切的笑容、精湛的知識與技術,以及二十多年的行醫經驗,使蔡醫師深受病患的支持與信賴。

曾任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科主任、台灣神經外科及神經脊椎外科專科醫師、台灣神經血管外科與介入治療醫學會理事、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

與盧智賢、顏哲宏醫師合著《啄木鳥檢查法》。

FB:啄木鳥醫生 蔡東翰 @totalspine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