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護、開刀,20萬瞬間消失...43歲女業務的長照心聲:如果當時有人告訴我這些, 就能更勇敢走過來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蔣曉文2019-03-11
父親今年74歲, 2年前因為一場車禍意外,昏迷了9個多月。

因為頭骨碎裂、顱內出血導致嚴重腦傷,不管是醒過來的時候,還是昏迷的時候,都需要由24小時外傭協助打理。我今年剛滿43歲,在父親昏迷之後, 就搬回去跟媽媽住在一起。

我和父親從小的感情就很好。以前我去跑業務,跑的區域很難找到停車位,父親一個禮拜會陪著我出去工作3天,放我下車後,就幫我顧著車,讓我能專心跑業務。直到現在,父親躺在床上,還是維持著這個期待,每逢星期一、三、五就會問我說:「今天要不要幫妳顧車?」

沒有你,我活不下去!

當初父親送進急診室,急診醫生第一時間通知家屬到場時,他已經插著管,失去了意識,我跪在急診室的外面大哭,媽媽幫我問醫生:「我們可不可以看他一眼就好。」醫生才勉強的點頭同意。我們在裡面牽著父親的手,媽媽發現他會像平常一樣用手敲她,於是對我說:「 妳來握爸爸。」

我握著父親的手,問他:「爸爸,你有聽到我的聲音嗎?」他突然敲了我兩下,像平常開車時,敲著我的手一樣,是我們彼此互動的一個暗號。由於我不確定是不是反射動作,因此又問了一次父親:「爸爸,我跟你確定一件事, 你有聽到我的聲音,就再敲我2下。」

我感受到父親又敲了我2下,於是再也克制不住情緒大聲地說:「爸爸,你要聽清楚,你一定要撐下去,沒有你,我活不下去。我會在外面等你! 你有聽到嗎?」直到醫生推他進手術室之前, 我感受到父親又敲了2下。

回家?去機構?爭執不休的手足衝突

父親手術之後,昏迷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期間我們也曾經掙扎過,不確定他到底會不會清醒過來,我的兄弟們都回來陪在他身邊,每天不停地對著父親說話。我記得自己生日時,許了唯一的一個願望就是希望父親回家, 即使是昏迷狀態,醫院住滿一段時間,也必須出院、轉院適應新環境。

因此,在父親還沒清醒的時候,我就下定決心把所有需要的設備,包括醫療床、抽痰、氧氣機,全部買回家,等到父親回來之後,就能發現家人都陪在他旁邊,讓他比較有歸屬感。

當時我自己的兄弟,包括親戚們,常常都會發生想法上衝突,吵成一團的狀況時常可見。我自己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在父親出事之前,我們從來沒有吵過架。然而,父親一出事,家裡亂成一團,包括醫藥費、養護設備、各種需要用到的耗材,這些金錢該怎麼分擔?家中空間不足要怎麼挪出來?誰來照顧回家的父親?都是很大的問題。在意見分歧上,我盡量尊重自己手足的想法,但是很多事情還是會有爭議,其中,最大的問題一直都是金錢的開銷。

當時,我們請看護一個月必須支付7萬2的費用,加上開一次刀,10幾、20萬就這樣瞬間消失。爸爸車禍開完刀後,還有一個引流管的排血手術,引流管必須自費,但是如果不裝,每次都需要重複動刀,醫生認為,這樣對父親會是一個折磨。包括引流管、頭骨鋼釘在內,每一次十幾萬的支出,總是來得很突然,然後就得硬著頭皮籌錢下去。

照顧父親的過程中,哥哥也曾提過要把父親送進養護中心,才能得到比較完善的照顧。但我自己沒有辦法接受,總覺得養護機構少了一些溫暖,就算父親沒醒,只要待在家裡,每天都能回家陪他,回到家、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最起碼家人們都在,我覺得對父親會更有益處。

因此,儘管有爭議,還是毅然決然地把父親自己接回家照顧,請了居家護理定期來看父親的狀況,有了專業人員協助,有任何問題都能互相聯繫,也比較不怕出院的斷層,原本對回家遲疑的兄弟們, 最後也比較能接受這樣的方式,妥協了。

妳是我唯一的女兒啊!

父親在11月的時候回到家裡,剛開始,有幾個醫生朋友對於父親的狀況感到不太樂觀,認為最後他可能不會醒。醫生朋友們告訴我幾個判斷清醒的方法,必須要當你問病人:「我是誰,你知道嗎?」或是「你知道我是你女兒嗎?」問了他的反應不管是點頭或是搖頭,只要回答正確,就是清醒的表現。

一直到了去年過年, 記得那是個很冷的冬天, 初一、初二那兩天, 外婆來我們家吃飯,我問父親:「我在哪裡?女兒在哪裡?」他就會用雙手指著我,當我詢問:「外婆在哪裡?」他就指著外婆, 但卻仍然無法發出聲音。

大年初四的那個晚上,因為前一天泌尿道發炎,我帶他去醫院施打抗生素,感覺父親在混亂中,好像又想講些什麼,於是我又嘗試問了一次父親:「爸爸,我是誰?」他第一句話就回答:「妳是我唯一的女兒!」從那一天開始直到現在,我們問他話,他都可以正確回答,父親終於清醒了!

正確用藥,輔助身心健康

父親剛清醒的時候, 第一件事就是想著自殺,直到現在,偶爾都會請我去西藥房幫他買自殺藥。

父親本來是個很樂觀的人,但車禍帶給他實在太大的打擊,包括左半邊癱瘓,活動需要旁人協助……他覺得拖累我們, 總是問:「醫藥費應該花了幾百萬吧?」因此總是有著自殺意圖, 情況嚴重的時候,幾乎是眼睛一睜開,就說他要去死。

當時的我,無法理解父親為什麼想尋死,每次想到都忍不住哭出來,想著自己好不容易把父親救活了,父親也清醒了,卻總是嚷著要去死。

後來精神科醫生開導我,如果換位思考,換成自己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死?他告訴我:「有關父親情緒的部分, 你應該要站在他的立場上想一想。」對於父親想死的念頭,就比較能釋懷了。

父親的輕生念頭,後來嘗試透過精神科醫生的建議,原本的我,不希望父親吃太多藥,因為原本的用藥就很多。然而,醫生嘗試跟我解釋,如果用藥的情況是加分,不是扣分,就不該害怕用藥。我和家人商量過的結果,決定讓父親用藥一個月試試看。那陣子,他確實變得比較樂觀,晚上可以好好睡覺之外,也較不會胡思亂想,不再一直嚷著想去死。

從父親開始復健的這2年多過程,很多觀念都跟著父親在學習,以前沒有遇過,從來不知道身處其中的感受,不知道如果真的需要藥物時,不過度畏懼用藥,才能好好輔助父親的身心靈健康,讓他的失眠問題改善,精神也回復穩定狀態。父親的狀況穩定,對我而言,就是最好的回饋。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