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墊一換再換仍睡到腰痠背痛 竟是這個疾病造成… 下背疼痛超過3個月 盡速就醫可避免脊椎變形

廣編企劃2021-08-20

一名年約30歲的陳小姐,長期受下背疼痛所苦,夜晚時常睡到一半就因下背僵硬疼痛而醒來,早起時也常感到腰痠背痛,偶爾想多休息一會兒緩解疼痛,或嘗試換了枕頭、床墊,但症狀還是未見改善,赴醫院就診,竟發現是中軸性脊椎關節炎。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許鐘元指出,中軸性脊椎關節炎,主要包含:無放射影像確認之中軸性脊椎關節炎和X-光片確認之脊椎關節炎(其中主要是僵直性脊椎炎)兩個面向。無放射影像確認的中軸性脊椎關節炎,身體雖然已出現發炎問題,但透過X光檢查卻看不出跡象,必須使用核磁共振攝影(MRI)才能幫助確診。而,隨著病程演進,有些人就會演變為X-光片確認之脊椎關節炎(如僵直性脊椎炎),從X光便可看出脊椎沾黏、受破壞情況。

免疫系統錯亂,可能使得脊椎沾黏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中軸性脊椎關節炎多半發生於20到40歲的年輕人、中壯年族群,當出現晨間脊椎僵硬、腰酸背痛等症狀,常被當成筋膜發炎、運動傷害而延誤就醫,病患可能一直擦藥膏、貼痠痛貼布,但無法改善疼痛的症狀。
中軸性脊椎關節炎的典型症狀為發炎性背痛,這種背痛的特點是休息時會更嚴重,睡覺睡到半夜或凌晨就產生背痛、背部僵硬。若脊椎因長期發炎而產生沾黏,脊椎活動會受到限制,病況較嚴重的病友可能無法彎腰、後仰,所以像洗頭、打高爾夫揮桿等動作都會出現困難,且因脊椎力學受到改變,脊椎一遇外力便容易骨折、骨裂。
許醫師表示,中軸性脊椎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免疫系統出現錯亂,進而導致身體產生發炎反應,一開始,身體免疫系統會破壞骨骼、肌腱與韌帶交界之處,當這些地方遭受破壞,組織就會開始重塑,之後便會引起脊椎接骨點出現沾黏,身體僵硬的問題也會日漸嚴重。

選擇適合生物製劑,治療更有效率

關於中軸性脊椎關節炎的治療選擇,許醫師說明,初期治療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為主。用藥時,醫師會觀察病患的身體活動程度與體內發炎指數變化。若病情無法穩定控制,就會考慮申請二線藥物,目前二線藥物選項以生物製劑為主。常見的生物製劑分為TNF-α抑制劑與IL-17抑制劑兩種,作用在和中軸性脊椎關節炎發炎相關的直接位置下游,精準打擊,有效阻斷細胞發炎訊息,治療更精準,抗發炎效果也更迅速,藥物強度比傳統消炎止痛藥更勝一籌,安全性高,也同時能提供長期保護脊椎結構。此外,有些生物製劑為一個月注射一次,有些則是每週注射、每兩周注射,病友可以合併考慮自己的生活型態,選擇能夠配合自己生活作息,長期穩定接受治療的生物製劑,長期穩定的治療,才能有效保護結構。


務必規律服藥及回診,控制體內發炎

另一方面,許鐘元醫師發現有些病友並不知道中軸性脊椎關節炎的嚴重性,所以只要感覺疼痛改善便自行停藥。對於這種狀況,他深感憂心。許醫師叮嚀,治療中軸性脊椎關節炎時,除了舒緩疼痛症狀,更重要的目標是控制發炎指數穩定,進一步預防脊椎關節沾黏。發炎指數不穩定,代表身體仍在持續發炎的狀態,容易就產生關節沾黏。
許醫師也提醒,中軸性脊椎關節炎病友需要定期回診,接受抽血檢查,才能追蹤發炎指數變化,並視情況調整治療策略。另外,規律運動有助維持脊椎關節活動度,所以建議病友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一週運動時間達150分鐘以上最為理想。至於在飲食方面,提醒病友不要吃太補或吃太過燥熱的藥膳料理,以免對疾病控制造成反效果,引發免疫系統失控。


※本篇衛教文章由台灣諾華提供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