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B肝、C肝,不代表沒問題!肝病權威許金川:這5項正常,才能說肝是好的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許金川 教授2019-09-02

B、C肝是肝癌元凶

自然界比細菌還微小的微生物稱為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SARS病毒⋯⋯都是病毒,侵害肝臟的是肝炎性病毒,它所引起的肝炎稱為病毒性肝炎,是台灣、甚至全世界肝病的殺手。

病毒性肝炎依照傳染途徑分為兩種,一種是經由口腔食物傳染,如A型肝炎、E型肝炎,也就是病毒從口腔進入,在腸胃道裡繁殖,從糞便排出,所以如果衛生習慣不好,很容易傳染給身邊的人。

另一種是經由血液、體液傳染,如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病毒是在血液、肝臟繁殖,在胃腸裡幾乎是沒有的,所以一起吃飯並不會傳染。會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是B肝、C肝,台灣每年因肝病過世的,大約有70%是B肝引起的,有20%是C肝引起。

B型肝炎大部分是一代傳一代,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母親在生產過程中,B肝病毒經由胎盤或產道傳染給胎兒。過去還未有B型肝炎疫苗的時代,很多人因此垂直感染成為帶原者,到了2、30歲可能變成慢性肝炎,3、40歲可能變成肝硬化,4、50歲可能變成肝癌。

B型肝炎病毒是一個球狀的結構,表面有一層蛋白質,稱為表面抗原,感染到這個病毒之後,人體的免疫力產生抗體,叫做表面抗體,血液中有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存在,稱為B型肝炎帶原者。

台灣B型肝炎的帶原率大概是全世界的第一位,成年人約有15%〜20%,大約每5到6人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所以國內約有200多萬的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比率,大約是非帶原者的100倍。 

民國73年7月起,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新生兒實施注射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針對B型肝炎帶原母親所生的嬰兒進行預防接種,民國75年7月起全面推動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在此之後出生的小朋友因打疫苗後,大部分都有B型肝炎抗體,可稱為「新台灣人」,帶原率只有百分之一點多。

打B型肝炎疫苗產生抗體,就不會因為B型肝炎引起肝硬化、肝癌,但在民國75年之前出生的台灣人,約有3/5的人是感染B肝之後自己產生抗體,也就是所謂的自然感染,這些人的血液裡雖然沒有病毒,但病毒仍潛藏在肝細胞的DNA內,仍有可能因為B型肝炎引起肝硬化、肝癌。

至於肝病的第二號殺手C型肝炎,也證實與肝硬化、肝癌有關,台灣約有2〜6%的人感染到C型肝炎,也就是約有40〜60萬的C型肝炎患者。

以往,B、C型肝炎沒有好的藥物,但近幾年來,B型肝炎的治療已有很大的進展,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將B型肝炎病毒的活性降低,減少肝細胞的發炎,以避免由慢性肝炎進入肝硬化的階段,只是目前這些藥物很難將病毒完全消滅。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