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比「濕」還麻煩!治痰要從腸胃開始,台灣針灸權威的2個解方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孫茂峰2019-09-27

婦人帶下:帶脈穴 

俗話說:「十女九帶」,帶下病是婦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實中醫很早以前就有關於婦科醫師的敘述,《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此處用來表示婦科醫師的詞彙就是「帶下」,那中醫要如何處理帶下問題呢?

什麼是帶下?

帶下是指婦女陰道所分泌的黏液,又稱為白帶,一般女性發育成熟後,白帶的量和性質,會隨著月經週期而有週期性的分泌變化。簡單來說,女性排卵期會有質地稀薄透明且略帶黏性的分泌物,是正常的生理性帶下。而異常的白帶,會有局部刺激症狀,如癢痛、灼熱感,此時可能會有顏色和質地、氣味的變化,較常見於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等疾病,需要進一步的分析治療。

中醫如何治療帶下?

中醫治療帶下的相關敘述最早是從《黃帝內經》開始。《黃帝內經素問‧ 骨空論》 記載:「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瘕聚」(瘕,音「甲」,中醫上指一種腹中結有硬塊的病症); 經過了許多後世醫家的擴充敘述和經驗傳承,帶下多和脾氣虛弱、肝經濕熱、腎氣虛弱有關。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傅青主,其對於帶下有精到之處。

傅氏將帶下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針對各種類型提出不同的思路和治療方劑。一般來說,白色清稀的帶下多屬於虛證,可使用完帶湯來治療;而黏稠、有異味,色黃或綠或是咖啡色的,則多屬於濕熱證,則用龍膽瀉肝湯或是易黃湯來治療; 不過他也提到一個重點:「夫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用濕症對此病做了一個總結性的概論,因此臨床治療帶下,最重視患者體內的「濕」。

其實治療濕的穴位還真不少,舉凡豐隆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都有不錯的利濕功效,不過針對婦科的帶下問題,則是有個很有名的帶脈穴可以使用。

帶脈穴可利濕止帶

帶脈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本身就是膽經和奇經八脈「帶脈」的交會穴。這裡需要先介紹一下「帶脈」,其就像人體自身配戴的一條腰帶,發揮「約束諸經」的效果;人身上的經絡幾乎都是縱向而行,唯有「帶脈」橫向環繞一圈,把全部的縱向經絡像一條繩子一樣繫住。帶脈如果不通暢,身體多條經絡就會阻塞在腰腹部,所以臨床很多病人會反應四肢瘦瘦的,但是肚子卻越來越大,贅肉越來越多,代表帶脈約束的力量變弱。

無論是帶下或是腹型肥胖,都可以使用帶脈穴,其利濕止帶的效果顯著,能夠加強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平時除了指壓外,也可以用雙手從腰部兩邊按捏的方式按摩此穴,不單治療帶下,對於腰部曲線的修飾也有效果喔!在家看電視或是滑手機、平板的時候,不妨空出一隻手來好好按摩一下帶脈穴。

圖片來源:《一穴解痛:針灸名家的獨門診治祕方》


祛身體的濕要靠薏仁利濕茶

薏仁是一味利濕效果顯著的中藥,它還有一則歷史故事:東漢時,南方多瘴氣, 伏波將軍馬援,奉光武帝劉秀之命,遠征交趾;由於將士水土不服,眾多染上腳氣,患者手足無力、疼痛,下肢水腫。馬援便採用薏仁煎水服食的方式,使眾將士得以痊癒,並戰勝而歸,稱薏仁為中藥的「祛濕將軍」實不為過。既然知道帶下的源頭就是濕,那薏仁利濕茶便是改善婦人帶下的重要茶飲。方中的薏仁、車前子皆有利濕之效, 芡實則有收斂止帶下的功能。

薏仁利濕茶
【材料】薏仁一兩、芡實五錢、車前子三錢。
【做法】以600毫升水(約3碗)煎煮,水滾後轉小火煮20分鐘,取藥汁當茶飲。

除「痰」要穴:豐隆穴

常有年長患者來診間就診,他說就算不是感冒,也常常咳痰,不但是生活上的麻煩,搭乘捷運或是公車時,也常讓旁人以為他感冒了,是個不大不小的困擾。

中醫的痰是什麼?

不知道各位讀者對於「痰」這個字的理解為何?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我們感冒時,咳出一坨或黃或白的黏液。這種痰是源自於肺及支氣管等呼吸道黏膜,所產生的分泌物,用來將灰塵或是細菌、過敏原等外來物,快速排出體內的一種方式。

但是中醫所謂的痰,就不僅僅是這樣的概念了;中醫常說「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從痰治」,從此句話可探出端倪,中西醫所謂的痰,其意義大不相同。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