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件事做太久,小心落入「腦疲勞」陷阱!手腳冰冷、腹瀉...這些症狀竟是腦吃不消了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李時炯2019-11-26

好厭煩⇨好疲憊⇨好想睡

腦不會只傳達異常信號給身體,也會傳達心理信號給我們。比起身體的異常信號,我們反而更容易透過心理信號確認自己的疲勞狀態。

腦疲勞的第一個心理信號是不管做什麼事都覺得「很厭煩」。不管是再怎麼喜歡的事情,如果不停地去做,終究會感到厭煩。在腦科學,這種狀態被視為反覆使用相同的神經迴路,進而導致神經末端陷入疲憊的狀態。

如右頁的圖所示,神經會透過突觸(synapse,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端和下一個神經元的樹突相接的部位),以電訊號方式傳遞。如果接收到資訊或受到刺激,與之相應的神經傳遞物會被分泌出來,並傳送到神經細胞的樹突,完成傳遞資訊。

神經傳遞物的傳遞過程

但如果不停地反覆使用同一條神經迴路,會變得怎麼樣呢?

隨著活性氧增加,神經末端會變得容易氧化、疲憊。傳遞機能會下降,閾值會變高。也就是說,對於相同程度的刺激,神經末端會不再起反應或反應變遲鈍。因此會需要更強烈的刺激。如果變成這樣,相同程度的刺激將無法傳遞資訊,工作效率當然會明顯下降。此外,神經細胞一旦閾值上升,就必須要休息一陣子、不受到刺激,才會回到敏感的狀態。

如果在筆直延伸出去的高速公路上不停地奔馳,駕駛人從某一瞬間開始會失去速度感、視野也會變小,感覺會發生異常。這種現象稱為「高速公路催眠現象」(highway hypnosis)。這個用語會為人所知,是因為有不少在美國大平原的直線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駕駛們由於這種症狀而出車禍的關係。

覺得「好厭煩」是腦告訴我們「不可以再這樣下去」的第一個警告訊息。這種時候,我們一定要適度地休息。

為什麼要混著做各種事情?

要是無視腦疲勞的第一個警告「好厭煩」會發生什麼事呢?如果都感到厭煩了,卻又一直強行去做一樣的事,腦會發送出第2個心理上的警告信號。我們會在真的開始感覺到疲勞感的那一刻開始,陷入「好疲憊」的情緒裡。如果連這個信號都無視、繼續工作,我們就會收到最後一個警告信號「好想睡」。這3個信號稱為3大疲勞信號。

好厭煩⇨好疲憊⇨好想睡

如果以開車做比喻,就會很好理解。在市中心複雜的道路上開車時,駕駛人的腦會持續處在緊張的狀態。為了應付無數的刺激,腦會用到各種神經迴路,因此我們當下並不會馬上就覺得「好厭煩」,只不過開完車後,疲勞度會相當地高。

相反地,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我們會朝著同一個方向不停地疾駛。因此,腦不會像在市中心開車時那樣,使用到各種迴路,而是只使用相同的迴路。在高速公路上開得越久,駕駛人就會感到厭煩、疲憊,最後變得想睡掉入危險的狀況。

因此,開車的時候一旦覺得太枯燥乏味,就應該要找個休息站休息一下或散步,讓反覆工作的腦迴路休息。

在職場也一樣。比起一直把腦力花在同一件事上,把各種工作混著做能更有效地預防腦疲勞。如果是考生,早上讀數學、下午念英文等,各個科目交替著讀才會更有效率。如果感到厭煩,注意力就會下降,雜念也會變多。也就是說,DMN會開始活動,使腦疲勞加速惡化。

各位的腦疲勞指數是幾分?

腦疲勞是對腦發出的警告信號。

這個警告信號意味著腦已經開始吃不消了,要採取恰當的因應措施才行。要是感覺不到疲勞或無視疲勞,繼續給腦施加過重的負擔會怎麼樣呢?相信各位已經很清楚結果會如何了。因此,我們要確實去覺察腦傳達給我們的身體上的、精神上的警告信號,並做出正確的應對。

現在,我們需要有系統地檢測我們的腦疲勞指數處於哪個階段。

疲勞常常是相當主觀的。即便是同一件事情,勉強去做的人和開心地去做的人在疲勞感和疲勞上會出現很大的差異。因此,了解身為當事人的本人所感受到的疲勞程度相當地重要。請各位在讀過下面的問題後,根據過去一個月的情況為自己打分數。計分方式為「是」2 分、「偶爾會」1 分、「幾乎不會」0 分。

腦疲勞度主觀檢測表
1 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很厭煩。
2 無法提高效率,注意力下降。
3 容易疲勞,假日時筋疲力盡。
4 工作時常常犯錯。
5 不容易做出判斷。
6 無論是工作或外出都覺得很麻煩。
7 會突然忘記事情。
8 就算看電視或新聞也無法集中精神。
9 總是覺得被工作追著跑。
10 覺得不安、焦躁。
11 出現頭痛的症狀。
12 難以入睡,早上很想睡覺。
13 脖子或肩膀會痠痛。
14 手腳冒冷汗,而且很冰冷。
15 眼睛感到疲勞。
16 感覺似乎要感冒了。
17 出現發炎的小傷口。
18 出現腹瀉或腹痛的症狀。
19 雙眼昏花、耳鳴。
20 沒有胃口,消化不良。

★上面的檢測表是基於在仙村的經驗,並參考姫野友美、横倉恒雄、梶本修身等專家各自開發的內容,由韓國腦疲勞研究會最終整理出來的資料。
★分數加起來後,總分如果低於10 分=健康
                                           11 ∼ 20 分=輕度腦疲勞
                                           21 ∼ 30 分=中等腦疲勞
                                           31 分以上=重度腦疲勞

用上面的檢測表檢測腦疲勞指數,就能知道腦疲勞並非只會引起精神症狀。雖然前面的一到十項大多都是精神症狀,但後面的問題卻屬於身體症狀。腦疲勞不僅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衡,還會使內分泌代謝機能、免疫機能等發生異常。這些症狀告訴我們如果放著腦疲勞不管,最後會演變成生活習慣病。

書籍介紹

腦科學權威的最高休息法:11年腦科學實證,8種簡易實踐法,改變生活小習慣,終結疲勞、提升腦力,成為高效工作者
作者:李時炯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9/11/6

作者簡介
李時炯

耶魯大學神經與精神學博士
慶北大學醫學科教授
韓國神經暨精神科醫學學會會長
精神科醫學研究財團理事長
韓國自然醫學綜合研究院院長
血清素文化院(NGO)院長
仙村健康療癒中心村長

李博士致力於推廣腦科學與精神醫學互相配合的「增強免疫力」與「自然治癒」療法。二十多年來,他卓越的觀察力及獨特的人生觀,讓他活躍於各大電視節目及報章雜誌,不論是國人健康、自我開發、子女教育、讀書方法等各種主題,經由作者的獨到見解,都能引起每個人的共鳴。

為了讓國民「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及生活環境」,李博士於2007年以75歲的高齡創辦了自然療法仙村療癒中心,接著在2009年時建立血清素療養院,直到現在仍持續研究「不看病」的創新治療方法。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