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白天頭痛嗜睡,小心糖尿病、高血壓風險升高!腦科名醫鄭淳予的好眠3招,「這樣躺」改善睡眠品質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鄭淳予2020-05-26

李太太是我的頭痛老病人,更年期後就痛得厲害,在門診調理了半年,漸入佳境,也開始逐步減藥了,事隔1個月的返診,他卻告訴我最近頭痛得厲害、睡得十分糟糕,原本還以為是他又沒有好好吃藥跟調整生活作息,我準備開始嘮叨了,眼角卻突然瞥見陪著他一起來看診的李先生,怎麼帶著濃濃的黑眼圈、無精打采的,看起來十分不舒服。

一問之下,李太太才說,其實他先生睡得比他還差,他焦急地接著說:「而且我先生好恐怖,我最近起來上廁所的時候,注意到他睡到一半好像會停止呼吸!」他會嚇得趕快把先生搖醒,雖然他先生總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半夢半醒又睡著了,但他感覺呼吸停止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打呼的聲音愈來愈大。

他們是自己開公司的,沒有一定需要起床的時間和需求,所以他先生總是睡到中午,還不願意起床,說自己非常疲倦。也因此最近李太太開始非常擔心,他心急問我:「鄭醫師,我先生會不會在睡夢中突然走掉啊?如果他真的不呼吸了,我該怎麼辦?

他說完這些事我才知道,原來是擔心他先生會在睡中突然走掉,李太太晚上睡得好不安心,每天晚上都睡睡醒醒,因為他花好多時間觀察先生的呼吸,一到睡覺時間就變得特別焦慮,睡得不好,也難怪李太太最近會強烈地頭痛。

我也才了解,這時候要治好李太太的頭痛,最重要的,反而是幫忙李先生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就這樣,夫妻倆都成了我的病人。你自己或床伴也有嚴重的打呼或呼吸中止現象嗎?為什麼這會造成身體健康的威脅呢?

「阻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是指我們在睡眠的時候,我們的呼吸,因為某一些原因而突然停滯的現象。嚴格來說,我們可以稱李先生的這個病症,為「阻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以台灣本地的調查數據顯示:男性、體型較肥胖、脖子較粗短、年紀較大、有過敏性鼻炎的人,都容易會患有阻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問題。那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原因,是我們的上呼吸道,因為某一些軟組織塌陷、鬆軟,像扁桃腺、懸壅垂這些軟組織過度地腫大,或因為感染、過敏導致鼻咽部不通暢,又或者有鼻、口咽部的結構異常等等,導致上呼吸道的堵塞不通順,所以我們才會說這類型的症狀,為「阻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

而且因為睡眠當中,我們肌肉及軟組織的張力是特別放鬆的,所以患者有可能就會因為軟組織特別放鬆,再加上「仰躺」姿勢的關係,導致我們呼吸的通氣道被堵塞了,使得我們在睡眠中,會短暫卻頻繁地發生呼吸中止或是停滯的現象。

呼吸中止會真的走掉嗎?

有睡眠呼吸中止的患者,因為前面提到的口咽部軟組織塌陷,在晚上睡覺時,會特別容易打呼,可能在睡眠中突然就不呼吸了,而這樣的狀況大概會持續10到15秒之後,再突然倒抽一口大氣,繼續呼吸,旁人看到的確是很驚嚇,但往往病人本身不自覺。雖然病人不至於因此而不呼吸走掉,不會導致死亡,但可想而知,睡眠一直被中斷,就會導致白天的時候感到特別地疲倦,還有許多後遺症。

在睡眠當中產生了呼吸暫停的現象,這個時候,我們身體的通氣量及血氧量,就會明顯地下降,有研究報告指出,這樣的症狀,會使我們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比率增加,而我們最不想要的後遺症,像是中風跟心肌梗塞,發生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

常見的狀況還有,早上起床容易頭痛,白天也會有特別嗜睡的問題,可能在騎車或開車行進的過程中,遇到塞車或是在等待號誌燈時就會真的睡著,所以統計報告也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的患者,在白天發生交通意外事故的比例是偏高的,也因此我告訴李太太,要小心的是睡不好之後的問題,倒是不需太擔心睡夢中會走掉的事。

【好眠Tips】

1.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減重」。如果減重了,我們的軟組織會隨之比較萎縮,去除了肥胖或鬆軟的軟組織,我們的呼吸道空間自然就會打開,睡眠中通氣量就會增大。

2.再來就是「改變睡姿」。我們通常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問題的人,大部分都喜歡採仰躺的姿勢入睡,這個睡眠姿勢最容易造成口咽部的軟組織塌陷,所以若是可以改成側躺,或者是趴睡,通常就有滿大的機會可以改善呼吸中止的現象。

3.如果以上2件事情都做了,可是還是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仍舊明顯,可以試著配戴連續性的正壓呼吸器,在睡眠過程中,配戴一個有壓力的呼吸器去幫助你打開呼吸道,但我還是建議以減重跟改變睡姿為優先,因為有些朋友一旦戴上呼吸器,反而睡得更差。最後一步,才採取更積極或是侵入型的作法,做口咽部的整形,去幫助患者剔除一些軟組織,或是配戴一些口咽部的矯正板,讓我們的舌頭往前一些,舌頭便不至於在躺下時往下滑,阻塞到呼吸道。

書籍介紹

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結合睡眠科學+ASMR聽覺療癒,讓你心安好睡
作者:鄭淳予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2/27

作者簡介
鄭淳予

腦科學博士暨腦神經科臨床醫師,主治專長的項目:失眠、淺眠、頭痛/疼痛、暈眩、失智、腦霧、腦中風、頸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憂鬱/焦慮、手足麻木無力、巴金森氏症、其他神經肌肉疾病。

經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執行長暨主治醫師、2014年獲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頒發的年輕研究者獎、「神經很有事」醫學普及知識內容服務團隊創辦人、「鄭淳予的深夜播客」Podcast廣播主持人、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前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欄作家:生活報橘、風傳媒、東森新聞雲、早安健康、愛長照……等。

2018著作:《健忘失神腦當機,你腦霧了嗎?:腦科醫師教你33個關鍵自救,提升專注、記憶、思考三大腦原力,大腦重置、預防失智》FB、YouTube、Blog、Podcast:請搜尋「鄭淳予醫師」

鄭淳予醫師FB臉書專頁:bit.ly/2OenzVD
鄭淳予醫師YouTube頻道:bit.ly/37KJ5Jl
鄭淳予的深夜播客Podcast廣播:bit.ly/38RN7zS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