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到60歲的人最危險!「皮蛇」不只神經痛,還可能讓你失明...不想得病,你該做的3件事

疾病百科疾病百科 撰文者: 呂宇真2020-08-07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生蛇或飛蛇,為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感染後,所造成疼痛紅疹的疾病,患者初次感染此種病毒時,會引發水痘,感染後病毒會持續潛伏在人體感覺神經節裡,若患者免疫力減弱,病毒就會再度被活化,並且侵犯神經節,導致神經發炎疼痛。而因為每個神經節所發出的神經,在神經皮節上為一長條形,因此稱為「帶狀」皰疹或皮「蛇」。

有那些族群比較容易得到皮蛇呢?一般來說,超過50歲的族群因為幾乎都得過水痘,因此大多有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就發生率而言,30到60歲間最高,20歲以下以及70歲以上之病例,大概落在10~15%。除了以年齡作為依據之外,免疫力較差的癌症、糖尿病、器官移植、愛滋病等病人,以及感冒、工作壓力大的人,發生皮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來得高一些,超過50歲因免疫力降低,也成為罹患帶狀皰疹的高風險族群

造成神經抽痛、皮膚灼痛 水泡好了之後也不一定會消失

罹患帶狀皰疹會使患者產生神經痛、紅疹及水泡等症狀,特點是症狀會沿著此神經所分布的皮膚出現,其中以胸部為最常見的部位,也有可能發生在頭顏面三叉神經分布區域、頸部、腰部等,紅疹則特別常見分布於身體單側單一皮節。

最初的表現症狀可能會劇烈疼痛為主,同時可能出現麻木、搔癢、灼熱感或刺痛之感。紅疹則通常出現在疼痛數天之後,並隨時間逐漸形成水泡和膿皰,大約經過5到7天後會乾燥結痂。形成水泡的過程中,會帶給患者劇痛類似神經抽痛或皮膚灼痛的感受,但此症狀並非發生在每位患者身上,一般來說在年紀愈大、抵抗力越差的病人,越容易產生。值得注意的是,此種神經痛並不一定隨著水泡癒合後消失,在水泡癒合後可能持續幾週,甚至幾年的時間,此種在水泡消失後還續留的疼痛,一般稱為「皰疹後神經痛」

除上述症狀之外,患者也可能出現倦怠、發燒、頭痛、光敏感性等現象,更危險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結膜炎,或是排尿困難,代表帶狀皰疹發生在支配眼角膜或者會陰部的神經皮節,若有以上症狀,建議盡快就醫診治

避免發病 你該做的3件事

若帶狀皰疹的水泡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合併細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並留下疤痕。另外,發生在臉部的帶狀皰疹,也有可能導致結膜炎、角膜炎,甚至失明,亦有造成聽力受損以及顏面神經麻痺的風險。

因此針對症狀的適當和及時處理非常重要,藥物治療方面,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資料表示,治療以症狀緩解為主,包含抗病毒藥物及疼痛治療。在疾病早期將給予抗病毒藥物,尤其是在皮膚病灶出現之前,可以縮短病發日、加速皮膚病灶癒合並且減少併發症。

而治療神經痛則可以給予含有辣椒素,或是局部麻醉劑的外用藥膏或貼片、治療神經痛的抗癲癇藥物或三環抗憂鬱劑、或是其他口服鴉片類製劑。

若帶狀皰疹影響到眼睛或是薦椎周圍的皮節,則需要住院施打靜脈注射的抗病毒藥物,避免影響視力或是造成大小便失禁。

針對帶狀皰疹水泡的處理方法,則要注意盡量不要把水泡弄破,一定要保持患部清潔,以防細菌感染。若水泡真的不慎破裂,則可按醫囑塗抹藥膏後,再蓋上紗布,將傷口內分泌物吸出。

施打帶狀皰疹疫苗是降低發病風險的方法,且可減緩皰疹後神經痛以及相關的併發症,平日維持免疫力充足,也是避免發病的重點之一,建議維持作息正常,營養足夠。另外,為避免將帶狀皰疹傳染給他人,應避免他人直接接觸病灶。

參考資料
馬偕院訊〈帶狀皰疹知多少?〉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帶狀皰疹〉
郭綜合醫院 皮膚科 劉貴中醫師〈皮蛇纏身莫驚慌 --- 認識帶狀皰疹〉
台大醫院神經部〈帶狀疱疹(皮蛇)〉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從頭到腳的疾病一次蒐羅,給你最完整的疾病知識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