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年輕人想從簡,老一輩想遵循傳統...怎麼辦?黃越綏:死後安分些,別給活者不必要的負擔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黃越綏2021-03-31

對於清明節習俗該從簡還是遵循傳統,年輕一輩和老一輩的想法不同。


禮不可廢

送走了歲末迎新春,春酒方醒,元宵就報到,好不容易情人節才鬥完嘴,清明掃墓祭祖不得閒; 清明才剛收拾,七月半普渡又開殺戒,就算汗流浹背沖昏了頭,中秋賞月送禮仍不能免; 秋去冬來憑添歲,周而復始的生活步調運轉不息。

從舉家登門拜年,左右鄰舍通力搓湯圓,扶老攜幼拿鐮刀,上山斬荊除草尋墓園⋯⋯ 等傳統習俗,演變至今日,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透過網路的虛擬世界運作,並漸漸成了合理化的商業行為。

儀式已不再重要,而心意也只是一份心安的交代。E世代的來臨到底意味著潮流使然?還是在少子化的現況下,長者們無奈的妥協與遷就?

一位朋友痛心地跟我埋怨,有一天她心血來潮跟兒子提到,待她百日後,不知兒媳是否會記得她的忌日,或在清明節為她祭拜一番?結果答案令她氣結。媳婦說:「婆婆您不是老嫌我菜煮得不好吃嗎?怎麼死後還想繼續吃?」兒子回得更絕:「媽!您放心,我會在網路訂購滿漢全席給您享用,而且團購有打折。

我是個以「禮不可廢」來詮釋文明程度的人,但對過於迷信及商業行為的繁文縟節,則採取能免則免的態度。

以喪禮為例,佛家供奉的清香花果和誦經,以及基督教的唱詩歌和追思禮拜,都達到簡單、莊嚴和平靜的境界,值得保留。至於儀隊、電子花車、孝女白琴、罐頭山、燒金紙及遶境等,我是無法消受,甚至連做七旬都嫌太久、太累人了。

時下流行一場喜宴,新娘動輒要連換三套禮服,且拍幾十張價格上萬元、矯揉造作的婚紗照,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因為等到婚後,那些禮服和照片連新娘自己都不會再多看一眼。

在台灣,生和死這兩個重要課題,可說是沒有什麼尊嚴可言。產婦待產,攸關個人身體隱私,也是生命搏鬥的歷程,是亟須保有個人隱私的尊重,但有過生產經驗的女性們,都難逃冷冰冰地躺在待產室任人宰割的夢魘。

同樣的,奄奄一息或呈彌留狀態的病患,在尚未斷氣或取得醫生的死亡證明前,像獵鷹覓食般的葬儀社業者們早已覬覦在側了,甚至為了搶生意而公開喧譁爭執。而將遺體推向太平間的態度,更有如倒垃圾般的草率,完全忘記死者為大的基本尊重。

生命的終點,讓人像一條脆弱又易觸礁的船,漂泊的盡頭不是無岸可靠,就是駛向無人荒島; 因此活著的時候不妨盡量開懷,別給自己太多莫名的壓力,至於死後則安分些,無須給活者不必要的負擔。難道死後的你,真的還能坐起來品嚐滿漢全席不成

書籍介紹


黃越綏的解憂攻略:換角度看人生,轉個念心境開
作者:黃越綏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9/11/01

作者簡介
黃越綏

是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也是著作等身的作家。專業婚姻與家庭諮商師,菲律賓大學公共行政(MPA)管理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東方民族基金會研究員、美國心理諮商協會(ACA)會員、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協會(AAMFT)會員、美國(PAIRS)心理發展基金會講師,電視與電台節目主持人。

早年即投入婦運、民運及社運活動,熱心公益,1995年成立「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並籌設收容中輟未婚媽媽及弱勢失依的兒童及少女的「麻二甲之家」,給予弱勢單親在生命的轉彎處有重生的力量。著有《婚姻是什麼?》、《再考一張父母執照》、《黃越綏的意外人生》、《婆媳學問大》、《母女江山》等作品。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林筱庭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